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8870|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2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灵魂-剃刀 于 2010-7-12 21:54 编辑

      请教高徒们一个问题——
                                           李东垣思考中的茯苓和黄元御 思想中的  有什么不同没有?


看了张师叔的问题,我不禁想到了一句老话“姜是老的辣”。从师叔的问题当中能感受到,您对于李东垣思考中的茯苓和黄元御思想中的茯苓肯定是深有研究,于是乎,学生废寝忘食的学习研究。翻了不少高老师的文章,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沦》还有黄元御的《长沙药解》。希望可以从里面找到点蛛丝马迹。

东垣老人有一次自己得了泻痢,是该选择淡渗之剂还是选择其他的方法呢?翻开内外《内外伤辨惑沦》卷中的最后,我们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我(李东垣)呀,脾胃本来就不怎么好,视力、听力基本上有一半就报废了。这是阴乘阳。(什么是阴乘阳?古人是这么认为的,这个人呀,年轻的时候是下实而上虚,故而肾气充盈,而清窍空灵得用。老了以后,阴乘阳位,浊邪害清,是故视听半失。)而上气短,精神不足了。且脉弦,这都是阳气衰弱,潜伏于阴中的原因。那年是癸卯年的六七月份(具体年份俺也不知道,大概就是1180—1251中的某一年吧,靠近1251那头。),六七月份的一个阴雨缠绵的那么个日子,缠绵了多久?一个多月。当时人们好多都得了泻痢,此泻痢是因为阴雨潮湿,湿邪为患的结果。突然有一天,不得了了,我(东垣老人)觉得这个身体呀特别的重,四肢疼痛。大便连泻带下的一天多达三次。(好汉禁不住三坡稀,何况一个老人?),而小便闭塞。心理默默的想《内经》里面的话“在下者,引而竭之,是先利小便也。又治诸泻而小便不利者,先分利之。”又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法当先利小便!!!怎么利小便?必用淡渗之剂以利之(这个淡渗之剂非茯苓剂莫属)。这是古人的成法呀!!!我的老天,圣人之法,虽然给我们指出了大的方针策略,但是于细节之处有未言之语呀!我们只能意会之,这个地方恐怕笨蛋们要遭殃了。此时客邪寒湿肆虐,自外入里伤人无算,如果再用淡渗之剂利之,病可能能好,但这是在降中又降啊!!!!!本来就是阴盛阳衰,此番用法是对阴有百益而阳有百害呀!!!!这样一用,复伤我阳气,我的身体包括我的人生已进入垂暮之年,风萧萧,落叶自飘零。如此这般,无异于狂风扫落叶,枝残叶败!!!!!是故则阳气愈加虚弱而精神更加不振。所以我用升阳的药来治疗自己,羌活、独活、升麻各一钱,防风半钱,炙甘草半钱。同嚼碎,水四盏,煎成一盏,趁热喝了。一副药就搞定!!!看看,人家**说:寒湿之胜,助风以平之。还说:下者举之。我为什么好了呢?刚才不是说阳气潜伏在阴里面,我得到了阳气的升腾,所以痊愈了!!!

开篇为什么写这个,师叔问,那先回答东垣思考中的茯苓是什么样子的。从东垣老人的意思中我们基本上看出来了,这个茯苓伤人阳气,而且是向下降的。要不怎么说“降之又降”呢!

高老师解读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由四君子汤去茯苓加黄芪再加味组成,(高老师说:东垣老人针对春夏秋冬给出了四张方子,分别是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和沉香温胃丸。)前两个方子对应春夏,分别都是四君子去茯苓加减而得,而后两个基本上是四君子原方加味组成!

相信看到这里,李东垣思考中的茯苓的原型基本上水落石出了,此降沉之物,虽淡淡君子,然亦可伤人阳气,于升浮之中不利。

下面我们再看看黄元御老师是怎么认识茯苓的,接触到此人的文章,不得不佩服黄老师的文采,不愧是儒医,风雅非凡!在黄老的《长沙药解》中学生找到这样一段话:茯苓,味甘气平,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善安悸动……淋癃泻痢之神品,崩漏遗带之妙药气鼓与水胀皆灵,反胃共噎嗝俱效。功标百病,效著千方。能得到黄老如此评价的药可是不多,似乎黄元御在临床上格外的偏爱这味平平淡淡的君子。其圆圈理论中,有好多都有赖这味药升脾的。为什么两个人对于茯苓的理解截然不同?说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高老师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的一片文章《中医需有“术”,更需有“道”》(恰好也在这个版块里面),就是说关于胡希恕和刘渡舟对于柴胡桂枝汤证的大便溏不溏的不同解读。这里套用一下,黄元御和李东垣对于茯苓的理解同样都是来源于临床,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相反的解读,源自于各自的思维体系不同。(关于圆圈理论,见跟师笔记**。)

写这篇文章,我学习了高老师对于茯苓,尤其是高老师解读李东垣笔下的茯苓。印象深刻,不知道张师叔对学生的回答是否满意?顺便学生也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希望师叔一并作答:李东垣的升降浮沉理论和黄元御的圆圈理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联想的风 +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10-7-12 22:47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李东垣的升降浮沉理论和黄元御的圆圈理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
3# 板凳
发表于 2010-7-12 23:51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咱们等张老师回答吧!呵呵
4
发表于 2010-7-15 23:37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期待
5
发表于 2010-7-16 09:48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呵呵
6
发表于 2010-7-20 00:11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等待高手回答。
7
发表于 2010-7-20 11:04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张师叔,您的师侄们都在期待您的回答呢呀?
8
发表于 2010-7-20 16:25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张师叔还没看到是不是,或是没时间?没兴趣?不屑于回答?
9
发表于 2010-7-20 20:06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师叔装没看见呢?你是不知道,其实师叔早就知道了!他在构思,我们多给师叔点时间,文章的好坏和时间的长短是呈正比的!
10
发表于 2010-7-20 23:10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张师叔...... 张师叔......我们等得花儿也谢了!!!!
11
发表于 2010-7-21 13:41 |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0-7-22 09:26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期待中
13
发表于 2010-7-22 15:32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本帖最后由 冯文全 于 2010-7-22 19:03 编辑

师叔呀 , 出差之余看看孩子们期待的留言吧.......
14
发表于 2010-7-23 20:43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我也很期待   **的讲解
15
发表于 2010-7-23 21:19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我相信张师叔一定会给我们讲解的!
16
发表于 2010-7-23 21:44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期待之中。
17
发表于 2010-7-23 22:51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我们一起期待!
18
发表于 2010-7-25 22:58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张师叔回来没有啊,等等哦啊,等到花儿都谢了
19
发表于 2010-7-26 22:15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师叔咋如此深沉呢????
20
发表于 2010-8-6 00:01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回复 1# 冯文全

呵呵!我很早就见过高建忠先生在中医药报上说茯苓伤阳了,我当时就没有没有看那篇文章,觉得没道理!也不知道高建忠是谁?(如此杰出)也有些小看中医药报了。对此问题我(李彦坤)的回答是:“茯苓并不伤阳,于此病理则伤阳。”
21
发表于 2010-8-6 09:01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回复 19# 冯文全


    哈哈,的确是刚看到,不是装深沉

  是真还糊涂着呢

  这是篇大文章

  圆圈在升降之后,我目前、个人认为,比升降更全面些。

  茯苓在黄元御的理论中是“升”的,应该是肯定的,但是我一直没找到原话,
请“未来的张仲景”们指点一下可否?
22
发表于 2010-8-6 09:04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回复 21# 张英栋


    好像我已经表达过类似观点,

  在这个帖子里没有找到。
23
发表于 2010-8-6 09:10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回复 19# 冯文全


    谁有兴趣写这个题目呢?

《茯苓升降两重天——与高建中先生商榷》

中医药报现在正在推动学术界的争鸣,希望百花齐放
打破学术界沉寂、一言堂的局面  
让浮躁的中医学术向深化、细化迈进

这样的文章应该很受欢迎

题目是我临时瞎写的,供参考
24
发表于 2010-8-9 19:11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师叔,这个题目我看还是您来写吧!我们期待着读呢,嘿嘿......
25
发表于 2010-8-9 22:55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回复 23# 张英栋


    一个降药,有写得必要吗?
26
发表于 2010-8-10 09:53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回复 25# 红帆船


    你为什么那么肯定呢?

  有升而降  有降而升


  人体是升降出入 是圆

  药物是什么?
27
发表于 2010-8-10 12:41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回复  冯文全

呵呵!我很早就见过高建忠先生在中医药报上说茯苓伤阳了,我当时就没有没有看那篇文章,觉 ...
神用无方 发表于 2010-8-6 00:01



我同意神用无方和张老师的观点。
28
发表于 2010-8-10 12:53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呵呵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看医者的“意”在何处着眼了......
29
发表于 2010-8-10 21:36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回复 26# 张英栋


    升就是升,降就是降。有必要搞圆吗?
有如男就是男,女就是女。
30
发表于 2010-8-10 22:06 | 只看该作者

跟师笔记之四 说说茯苓 兼答张师叔问

恩 有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7 01:0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