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59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内丹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4-15 1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意  守
    意守是现代气功常用术语。它是指气功锻炼中,在身心较为安静的基础上,将意念守在身体某一部位。意守一词,是从古代气功中的精神内守(《素问·上古天真论》)、持想守一(支谦译的《法律三昧经》)、守一存真(《抱朴子。内篇·地真》),一心内守(《日用经》),守一处和(朱熹《调息咸》),追念守中(《保生秘要》)等语发展形成的。意,是指心念之动而未形于
入  静
    外者,是思想活动,守,是指相守而不离。所以意守即是摄心归一,专其一处,或谓“收拾全副精神只在一处”(高攀龙《高于遗书》卷二)。在临床实践中,人体可意守的范围是很广泛的,运用得当,都有治病效果。正如《保生秘要》上说:“昆仑至于涌泉,周身前后之窍,虽各家传授,各取其善,若能精守其一,皆可起病。”被意守的部位中,用得最多的是下丹田,意守下丹田在古代气功中,称为“凝神入气穴”。
真  意
    真意是指在练功过程中,能够高度集中在练功上的意念,又称正觉。所以《仙佛合宗》上说:“真意即虚无之正觉。”由于练功中通过“心中无物”、“念头不起”(《性命圭旨》)的纯正意念,才能使练功发挥效用,所以古代气功中有的把中国天文学上的天心,中黄、天罡、斗杓喻作真意。如《慧命经》中说:“天心名日中黄,居于天之正中,一名天罡,一名斗杓,在天为天心,在人为真意。”按我国中医理论中认为“脾藏意”(《素问·宣明五气论》),古代气功也说;“夫意属脾,仙家所以谓之真土。”(《真诠》引圜一子的话)而土黄色,故尊之为黄婆。  《入药镜》中有“托黄婆”之说,也就是集中的意念。
入  静
   入静是指在气功锻炼过程中,在思想安静、意念集中的基础上出现的清醒,保持意念专一,轻松舒适的一种练功境界。“入静”一词,宋末元初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条下说:“入静者,静处一室,屏去左右,澄神静虑,无私无营。”入静也称虚静,如《性命圭旨》上说;“心中无物为虚,念头不起为静。”入静与佛家**的“入定”相类似。“入定”指坐禅时,心不驰散,进入安静的禅定状态,即“入于禅定”,故也称禅定。定就是要求将散乱之心念,通过一定的**,集定于一处。
    入静既不同于一般的清醒状态,亦不同于入睡。它不可能是所谓万念俱息,寂然无物;更不可能是熟睡的“呆定”。因为它还保持着练功的意念。对练功者来说:如果在练功过程中,练功的意念都没有了,就会象船失去了舵,以至在恍惚的情况下出现偏差,这是需要注意的。一般来说,入静是在掌握练功的质量比较好的情况下出现的,是通过练功实践得来的。它是在;有意识的锻炼中,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由·于每个练功者的情况不问,每一功的情况也不会相同,所以入静有高低、深浅之分,它本身往往又是一种练功体会。而且,入静状态在每—·功中不是都能满意地出现的,它有时偶尔出现,有时交替反复,时间有长有短。对入静要避免追求,因为追求本身也是一种杂念,反要千扰入静。
调  药
    药者,精、气、神也。以精、气、神三者来说,是以神来调精、气的药。精满化气,气满生精:故精与气是一而二,二而一。因此,调药的具体内容,就是如何使精、气旺盛。如果后天精气虚耗过度,或年老精衰者,其调药时间就相应要延长。
    调药的方法就是凝神入气穴(下丹田),“宗已清之心,而入其内者也”(明《张三丰全集》)。若以精神安宁为基础,入气穴为必然趋势;凝神只用意,守在—F丹田,以求意到气到,达其“入内者也”之效果,产生作用。但用意不能重,要若存若亡。
产  药
    通过调药,精气渐渐旺盛,于是产生了小药(大周天产大药)。小药又名真种子。小药产时,即活子时、一阳生。对此种景象难以描述,说重了则易促入主观追求。产药的景象一般以《入药镜》之语“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述之。大致情况是丹田融合,从十指以至全身,
通体酥绵快乐,身自耸直,心身虚静,四肢似不能自主,杳杳冥冥,恍恍惚惚,似将走泄而并不造泄。接者丹田暖,窍中之气自下往复行,行至毛际痒生难禁,光透眼帘,阳物勃举。
    上述产药景象,在时间上仅是一会儿,并且对这种景象,要如鸡抱卵一般地耐心,等它自己产生,假如主观去发动,即非其机而毫无补益。在此要十分注意,由于杂念原因,有时举阳之后会有泄精现象,这就是刚刚产生的一点先天精气,又化为后天浊精了,使药时要忌讳的。若有此种预感,就须采取送上丹田泥丸宫之办法,或即则摄、抵、闭、吸四字诀“火逼金行”之。
子时活子时
    子时是指内丹术大小周天**中,可以开始起火的时机,又称冬至。所以用十二地支中的子时,因为子时是六阳时(子、丑、寅、卯、辰、巳)的开始.所以《类经图翼》上说:“子者阳生之初。”冬至也是指这个意思,如《通讳·孝经援神契》上说:“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阴极而阳始至。”阳始至称为一阳生,或一阳来复,在《易经》卦象上则用复卦来表示。因为复卦上五爻是阴“—,而初爻(最下一爻)已成为阳“一”.这个卦象常为气功古籍所采用。但这只是个比拟,正如《金丹四百字》中说的,“火候不作时,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亦虚比”。所以什么时候到了该起火的子时,要按照练功过程中的景象来掌握。也如《还丹复命篇》中说的,“练丹不用寻冬至,身中自有一阳生”。可以起火的子时,在内丹术中分为两种,即活子时与正子时。
    活子时是指小周天**中该起火的时机。所以称它为活,是因为要等待身体中自然景象的产:生,而不是固定的时刻。正如《入药镜》中说的,  “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小周天**,通过摆好姿势,排除杂念,让形神安静,集中意念,然后一念归中,凝神入气穴,缓缓调息入细:引短令长,丹田中的精气渐渐旺盛。当静极之时,正有动象,于恍惚杳冥之中,觉丹田气动,即为活子时,此时的精气称为“小药”。活子时的景象,气功古籍中常用《入药镜》中的一句话予以概括,就是“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肖紫虚在解注时,把“醉”进一步描述为“身心和畅,如痴如醉,肌肤爽透”。同时还有“外肾欲举之时,即是身中活子时”(《天仙正理》)之说。
    正子时是指在小周天**纯熟之后,要进入大周天过程,在这一由量变到质变的时刻,产生的一定景象。所以称它为正,是因为只有在小周天积累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当小周天精气,在任督脉运行过程中,心息相依,气息微绵,好似无息;脉搏正常,好似无脉,全身酥松柔和的情况下,出现了正子时,在气功古籍中一般称为六根震动,即“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丹道九篇》)。此时的精气称为“大药”。
凝神入气穴
    凝神入气穴是内丹术小周天的基础**。宋人薛道光在《还丹复命篇》上说:“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可见凝神入气穴在周天**中的重要性。凝是凝聚,神是心神即意念。什么叫凝神?张三丰《玄机直讲》上说:“凝神者,收己清之心,而入其内也。”陆西星《玄肤论》中说,“凝神之要,莫先于澄神;澄神之要,莫先于遣欲。”而“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清静经》)所以凝神是指在排除杂念的澄神的基础上,练功的意念较为集中,人处在比较安静的状态。
    《玄肤论》中又说:“所谓凝者,非决然不动之谓也,乃以神入于气穴之中,与之相守而不离也。”因此,凝神以精神安宁为基础,入气穴是它的必然趋势。所谓“气穴”,《玄肤论》中说:“夫气穴者,乃吾人胎元受气之初,所禀父母精气而成者,即吾人各具之太极也。其名不一,  曰气海,  日关元,  曰灵谷,  曰下田,  日天根,  曰命蒂,  曰归根窍复命关,  即一处也。”这许多名称,都是指的下丹田。凝神入气穴,就是练功的意念集中于下丹
上下鹊桥
    上下鹊桥是内丹术中,人身上两个部位。内丹术认为,人们在出生后,任督两脉已经中断:两脉之间原衔接的地方,名之为“鹊桥”。鹊桥有两处,即“上鹊桥,下鹊桥”(《入药镜》)。上鹊桥是印堂(两眉间)、鼻窍处,一实一虚;下鹊桥是尾闾、谷道(**)处,亦一虚一实。周天中精气在任督脉上运转,当精气通过这两个衔接地方时,要防其走漏,即精气外泄。上鹊桥的走漏,主要在大周天中出现,即自鼻孔垂下两条白色粘液般的鼻涕,称为“玉柱双垂”。防止的办法,是平时戒怒,尤其在练功前更要心情愉快。当练功中精气到印堂处时,要舌紧贴上腭,引它
下来。下鹊桥的走漏,在大小周天中均可出现,即放屁。所以在精气通过谷道时,要凝一凝,提一提,引它过去。  《丹道九篇》中还有借助外力的办法,即“用木夹牢封鼻窍”,以防止—上鹊桥的走漏;“用木座抵住谷道”,以防止下鹊桥的走漏。但借助外力,作用不大,还是以意念提引为好。
玉液、金液
    玉液、金液是周天过程中产生的唾液。唾液极为古代练功人士所重视,并给予多种称谓,如金浆、玉醴、甘露、自家水、醴泉等。漱咽之,并名“胎食”,玉液是在小周天过程中产生的唾液。古人认为:人的舌下为玄膺,该处有两窍,左名金津,右名玉液。当精气经过玉池(口)的时候,这两窍所分泌的唾液为玉液。  《黄庭内景经》中说它,能“开通八脉血液始,颜色生光金玉泽,齿坚发黑不知白”。金液是指在大周天过程中产生的唾液。内丹术中认为,这是肾水中的精气上升之故。因按五行学说,金生水,金为水母,蕴藏在肾中(即丹田中),在大周天中可以随精气的运转而上升至口,化为甘甜的唾液,其对身体的效用,更超过玉液。
    当玉液或金液增多,而“津液满口,如井水然,微漱数遍,徐徐以意引下重楼(气管),渐过膻中(两乳之间),鸠尾(剑突下),中脘、神阙(脐)至气海(下丹田)止”(《性命圭旨》)。在咽下时,最好要闭目内视,似乎看到它在下降。内丹术中还认为这种唾液,是在周天中产生,而又咽归丹田,与一般唾液有质的不同,所以也称为玉液还丹或金液还丹。
小周天
    小周天是古代气功主要流派之一内丹术**中的第一阶段,即练精化气的过程,也称百日筑基。内丹术认为:人到成年,由于物欲耗损,精气已不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它,使后天精气充实起来,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气,这就是小周天练精化气的目的。完成这步**,就可防病去病。
    内丹术,是要求内气在身体内按经络路线,循环周转。早期曾称为“金液还丹”(宋。翁葆光《悟真篇注序》),也曾称为“河车搬运”(明·陆潜虚《玄肤论》),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借用了天文学上“周天”的术语
大周天
    大周天是古代气功主要流派之一的内丹术**中的第二阶段,即练气化神的过程。它是小周天阶段基础上进行的。内丹术认为:通过大周天,使神和气密切结合,相抱不离,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称它为大,是由于它的内气循行,除沿任督两脉外,也在其他经脉上流走。相对来说,范围大于小周天,故称为大周天。根据内丹术理论,通过小周天阶段,后天精气得到充实,并逐步返还成先天精气,故大周天就采用先天八卦图进行指导。在先天八卦图上,南北方位已是乾坤两卦,但实际上,在内丹术中总总是着眼在坎离两卦上,而坎离两卦,已处在卯酉的位置上,故
大周天或称乾坤交媾,或称卯酉周天。
    大周天过程开始于正子时,此时有六根震动的现象,在丹田内产生大药。大周天过程中,内气运行的路线,可因人而异,有沿奇经八脉走的,也有仅沿任督及其它一、二条经脉走的,甚至也有沿十二正经中的某几条经脉走的,都属于正常现象。
    大周天有时也按六字气诀把嘘、呵、呼、咽,吹,嘻六宇,,顷次各鼻吸口呼,默念字音各六次,再对与病有关脏腑,选念二个字音各十八次,继又将六字各念六次。以上共计一百零八次,为六宇气诀的大周天(宋·邹朴庵《太上玉轴六宇气诀》).

[ 本帖后由 lfgxs 于 2006-4-15 19:30 编辑 ]
2# 沙发
发表于 2006-4-15 22:18 | 只看该作者
周天功是道家内丹术的**。从唐代钟离权、吕洞宾创立内丹派以来,道家各宗各派都对周天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以宋末北派王重阳和南派张[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的成就最大。从唐宋一直到近代,内丹术成为道家养生法中的主流,同时也是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养生瑰宝,为学习道家功夫的必修法门。
    周天功分为大、小周天功。简单地说,内气沿任脉督脉运行,称之为小周天功;内气沿十二正经、奇经八脉运行,称之为大周天功。周天功基本上包括了道家内丹术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各个阶段。所以它既是道家内丹术的入门功夫,同时又是一种高层次的法门。如果修炼此功能够达到产小药,打通任督脉,运行小周天,这就到了炼精化气的阶段。这一过程大约需要一百天左右,也就是古代丹书常提到的“百日筑基”。再经过一年修炼产大药,三年温养,胎息还丹,就到了炼气化神阶段。炼气化神是高层次的功夫,这一阶段许多功能都会开发出来。再经过九年修炼,也就到了炼神还虚的阶段,按照古人的说法,这一阶段能够达到超脱分形,羽化登仙的境界。
    “周天”是借用古代天文学的一个名词。《礼记·月令》孔颖达疏:“凡二十八宿及诸星,皆循天右行,一日一夜为一周天。古人把天体的运行类比成人体内气的运行,因此称之为周天功。《大丹问答》:“运火一昼夜,像一周天。四时生成,阴阳合度,自然之道。
    现在有些人提倡小周天速成法,也就是意念通周天法,并不是真气的积累已经达到积气冲关的地步。此法对疏通经络有一定的作用,本章也作了详细介绍。不过许多气功师不主张这种方法,认为有揠苗助长的弊病,弄不好容易出偏。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去选择学习,当然还是扎扎实实筑基,积聚真气到产小药的程度,自然冲开三关,沿任督二脉运行周天为最好。这种周天没有流弊,一旦贯通就说明功夫达到了较高的层次。
一、丹田内气功
    为了通周天,必须积聚一定的丹田内气,如果内气不足,通周天不仅不可能,而且是有害的。揠苗助长,适得其反。一般丹田内气功分静功和动功两类,现分述如下:   
●静功心法
练功者采取一般的坐姿,放松入静,排除杂念,呼吸自然。
(1)寂照法。口眼轻闭,头身中正,含胸沉腹,默运脑中先天性光,凝注丹田虚空境地。也就是把丹田看成一个空间,意念双目神光朗照这个空间,达到“万念俱寂,一灵独觉”。先天真一之气自虚无中来,丹田真阳自然萌生。
(2)扩容法。练功时充分放松入静,意念与呼吸密切配合,把丹田、命门、会阴、尾阊这一区域看作一个容积,使之逐渐扩大容量。呼气时使脐部、小腹部及腰腹部往外扩张,吸气时气收丹田。这样持续练功,就会加大丹田的活动能量,起到快速积聚丹田内气酌作
(3)压气法。呼气时用意念将内气向丹田、尾闾部催压、贯冲,使整个下腹部的气机都活跃起来。尾闾—定要充分放松。当真气向上冲时,呼气往下压,腹部压力增高,真气自然溢注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凡有疾病之处,均经元气疏通修补。
(4)转圈法。放松入静后,两手在腹前意想抱着一个红色的火球向左右、上下轻轻旋转,意想火球在两手的带动下转动,待两掌之间的气球实感形成之后,再用意念将火球送入脐内,两掌配合动作,然后两手轻贴于脐部。稍停再作丹田内气的转圈运动。
(5)聚散法。在呼气时,意想气由丹田向周围空间成圆形辐射状扩散.同时身体也放大;吸气时,意想气由周围空间向丹田收聚。也可以意想丹田为宽阔无边的大海,呼气时如石击水,波浪由丹田中心向周围成圆形扩散,吸气时收聚丹田。吸气时宜配合轻微的提肛动作。
(6)景观法。练功入静后,意想丹田有一个红色的太阳,或一朵金黄色的莲花,或——个发亮的电灯泡,照亮照透整个腹部及全身,温煦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通过内景生辉,意念的高度积聚,丹田可以在短期内凝聚真阳元气。
(7)微动法。放松入静后,丹田、尾闾部或振动,或摆动,或蛹动,或转动,并使振波逐渐延伸到命门、脊柱、头部及全身。然后,缓缓放松意念,逐步调整振动幅度,同时凝神内照,静守丹田。
(8)点火法。入静后,意想丹田有一团火按照点火、起火、养火的过程,养到丹田逐渐产生发热之景,这就是丹田内气萌生之时。
(9)归元法。把全身毛窍孔穴都打开,呼气时意想内气通过周身毛孔放射到空间宇宙,放射得越远越好,吸气时意想自然宇宙清气归于丹田;或吸气时把意念放射到天际宇宙,呼气时向丹田催压。或者不用意念,通过全身毛孔的一张一合、一出一纳,与宇宙交换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达到内外混元归一,天人一体。
●动**
(1)聚气法。这种**主要是借助天地间的浑元气帮助丹田内气集聚。练功者取站姿,全身放松,观想自己在浑浑沌沌的宇宙真气之中,并默念口诀“我在气中,气在我中,天人合一,气为我用。”然后用手掌在下丹田处划圈,男左女右(见图5、图6),由小到大,大至把全身都划在内,再从大划至小。划圈时意想宇宙的真气、光能都被调集过来,向划圈的中心点小腹处聚集,进入下丹田。划圈时,意念用手把周围的气场搅动,好像把一盆水搅动一般,形成一个气场的旋涡,使真气集聚到下丹田。这种**关键是意念,意念用到了,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丹田拍打功。此功是强壮内气的有效**。练功时取站姿,两脚分开同肩宽,两膝微屈,两手握空心拳。首先嘴中发出“唔”声,然后甩开膀子,一前一后照着丹田和命门打,同时鼻中发出“哼”声,并且双膝微微一屈。注意,此功应循序渐进、由轻到重、有节奏地打。声音一定要配合好击打,因为发出“哼”声是气贯丹田,丹田无气必会伤身。一般打八八六十四下即可,也可以根据身体情况多打或少打。此功练一段时间会有上火现象,应配合多练静功或者马步站桩功,内火自然消失。
二、小周天功
●真气运行法   
这是一种分阶段逐步打通任督脉的**。这个**的最大优点是每个阶段都有具体方法可循,一步有一步功,一步有一步理,好学易记。
  真气运行法共五步:
(1)呼气注意心窝部。入坐后,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接着,用耳细听呼气,使不发出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要加任何意念。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此步每日早中晚各练1次,每次20分钟。·练到3~5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10天左右每呼气即感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第一步功即告完成。
(2)意息相随丹田趋。第一步完成后,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地自然向小腹(丹田)推进。但不可用力过度,操之过急。每日3次,每次25分钟或半小时,10天左右可气沉丹田。真气到达小腹时,往往感觉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增多。由于脾胃、大小肠、膀胱、肾等功能都随之改善,一般都能增进食欲,使大小便异常现象得以改善。
(3)调息凝神守丹田。当下丹田有明显气感时,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耗伤阴液,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即“少火生气”。这一阶段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需用时间较长,一般每日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开始小腹内形成气丘,40天左右可感小腹充实有力,并向下游动,有时**作痒,会阴跳动,四肢腰部发热。此时由于任脉通畅,心肾相交,真气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静。凡心火上炎、失眠多梦以及心脏不健康的疾患都应有好转,女子月经不调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肾水旺盛,肝得滋荣,患慢性肝炎者,肝功能也会有明显好转。
(4)通督忽忘复勿助。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力量时,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时候,意识随之上行(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不要用意识向上导引(勿助)+上行的快慢取决于丹田的力量。若实力不足,它就停下来,待丹田力量再充实,自然继续上行。若急于通关,努力导引,会和丹田力量脱节,无异于揠苗助长。练此步功时每日可酌情增加坐功次数,每次时间也应延长到40—60分钟。通督时间一般在1周左右(因人而异)。
    通督脉是一个飞跃,也是加深功夫的关键性进步。过去把这一段叫“积气冲关”(即尾阊、夹脊、玉枕三关),也称“后天返先天”,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命门处感觉真气活跃,即“肾间动气”。未通之前,常感背部向上拔状,头部周围拘紧,有时沉闷不适,这皆是必有的现象。督脉通畅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形成任督循环,即所谓“小周天”。这时就能体会到“呼**气,***守神”的感觉了。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月经不调、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气短、**减退等神经官能症状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有的因经络不通而多年不愈的顽症也可霍然而愈;一般人则表现为精力充沛,身体轻捷,判若两人。
(5)元神蓄力育生机。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而在通督以后,各个经脉都相继开通。如头顶百会穴处出现有活动力量,也可意守头顶。每日3次,每次]小时或更长一些.越长越好。1月左右,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只有下丹田与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这期间,浑身常有似电流窜动,皮肤发麻发痒,有似虫爬行,眉心鼻骨紧张,嘴唇麻紧,身体时热时凉,皮肤随呼吸而开合,吸则收,呼则放,有时轻浮飘渺,有时重如泰山,有时无限高大,有时极度缩小,有时身躯自发运动。这些感觉都是经络畅通、内呼吸旺盛、真气活跃的表现。坐到极静时,以上诸象消失,鼻息微微,若存若无,而内行的真气越加集中旺盛,灵动活泼,明朗愉悦,非常爽快。在丹田则如水涵珠,在百会则如月华涌现。这种境界都是真气充足,生物电集中的表现。至此境界,原有的沉疗痼疾也可得到改善或痊愈,并能益寿延年。
    以上五步应循序渐进,但又是互相联系不能分割的统一体。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后一步是前一步的必然趋势。不管哪一步,都以集中真气,贯通经络,实现真气运行为目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二、三步主要是调整呼吸推运真气,使之集中于下丹田,叫做“炼精化气”,为初级阶殴;第四步是把下丹田积足的真气,冲通督脉逆运而上,直达脑海,恢复和增强大脑的功能,称为“炼气化神”,为中级阶段;第五步以后,功夫纯熟精炼,经络畅通无阻,练功中产生的各种触动现象也逐渐平静,入静更深,表现为清清静静,心如止水的样子』匕阶段称为“炼神还虚”,属于真气运行的高级阶段。
  ●武火周天功   
  武火,即为一种猛烈的呼吸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蒸熏、冲击、贯通任督脉,使之在较快的时间内通周天。武火周天一般是筑基过百日,小药产生。也就是在练功中出现阳根初起时采用的,初学者不要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容易出偏差。
    第一步要熟悉十二时位。就是运周天时意念运行所经过的有一定呼吸和数数讲究的部位。这些部位共有十二个,象征一天的十二时辰,所以用时辰的名称来表示。从起到止的部位名称分别是:子位(腹腔底部中心)、丑位(尾闾稍上)、寅位(腰部稍上)、卯位(后心)、辰位(大椎上一节)、巳位(枕位)、午位<百会)、未位(眉中)、申位(喉窝)、酉位<心窝)、戍位(上腹中)、亥位(脐下二寸)。
   第二步要掌握呼吸的方法,呼吸在周天功中被称为“火”,相应的轻重则叫“文武”。运周天过程中,分布于督脉的六个时辰部位与分布于任脉的六个时辰部位其呼吸的轻重程度有不同的侧重。前六个时辰部位(子丑寅卯辰巳),一般吸气较重,呼气校轻,吸气时自己能听见声,呼气时则轻柔无声;后六个时位(午未申酉戍亥)则是吸气时轻,呼气时重,吸气轻柔无声,呼气则重而有声。
    意念在每个时位停留时,都要数数。前六个时位,一般是默数四个九,即吸气时数一至九,共重复四遍,呼气时不数数。后六个时位一般是数四个六,即呼气时数一至六,共重复四遍,吸气不数数。
    十二时位中有两个特殊的时位,意念在该部位停留时,呼吸也随之停止,默数四次九(卯位,后心位置),或默数四次六(酉位,心窝位置),然后定位(神念仍在原处停留一段时间)。由于卯酉二位不用呼吸,即所谓不用“火”,所以叫“沐浴时位”。
    熟悉以上两个步骤以后,取坐式,放松入静后,从子位开始,在子位(即会阴穴)做“吸四九”,即做四次呼吸,每次呼吸时,吸气时重而有声,意念随气直达头顶,同时默数一至九,呼气时轻柔无声,不用数数,连做四次。
    子位做完后,将意念移至丑位,做“吸四九”,要求上同,接着做寅位,卯位,辰位,已位,意念移到午位时,稍作停留,不呼吸,紧接着做“呼四六”,即呼气时重有力,意念随气直达下丹田。同时默数一至六,吸气时轻柔无声,不用数数。这样一直呼到亥位,就是转了一个周天。注意到卯酉位时,不吸不呼,但照样数数。
三、大周天功
    大周天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目的是炼气化神。大周天形成后十二经脉俱通,五脏六腑之经气旺盛了,原有的体虚之疾患随之而愈。每日练功通达一次大周天,一般来说,人体不易生病。五脏六腑之精气旺盛了,则上主于脑的精气增加了,脑细胞的营养丰富了,脑细胞的代谢旺盛了,则大脑的记忆力增强了,甚至出现特异功能。
    大周天是真气循头身手足转一周,叫大周天,由于各种**有差别,真气具体运转路线略有差异,但循头足一周是无疑的。大约有几种运转路线:
    第一种是真气循十二正经一周。即由下丹田以意领至膻中,沿手三阴由胸走手,接着沿手三阳从手背到头,再沿足三阳从头、背而下经足三里至足,然后,从足心沿是三阴太溪、三阴交至腹,再从腹到胸,如此循行。
    第二种是真气沿着奇经八脉一周,即真气从足跟沿阴跷脉、阴维脉上行至腰部,再经阳跷脉、阳维脉下至足跟。
    第三种是真气从涌泉穴开始,沿着冲脉下肢端上行至会阴,再经中脉上达头顶,真气冲出头顶,循三阴三阳经、奇经八脉,徐徐下降至足跟。
O大周天的练功方法
练功者高度入静后,以意引气在上述路线循行。关键是要熟习大周天的运行路线,行功之前定好运行模式,运功时意气一动,内气就会自动沿上述路线循行。
    大周天通后,继续练功,慢慢形成丹。男子成丹位置在下丹田。继续练功丹上升一级至中丹田,再继续练功,丹又上升一级至上丹田,最后从百会出窍,即古书所说的元神出窍。女子第一次成丹的位置与男子不同,初起在中丹,继则下丹田,再继则上丹田,最后元神出窍。性功修炼好的人,在成丹时,可以在下丹田的位置上看到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坐在莲花座上的婴儿,称之为“圣婴”,随着丹而升级,最后出窍,并且还能收回。

--------------------------------------------------------------------------------
四、通周辅助功
    以音助气通周法
通过声音推动真气运行,也是——种快速的通周天法。这种方法又分为两类,一是自发声通周法,二是师傅带功发声通周法。
    先介绍第一种,练功者取站、坐姿势,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入静后,以意引气从下丹田沿督脉上行,同时自鼻中发出(EN)音,推动真气上行,经由会阴、尾闾、命门、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复降下丹田。
    第二种是师傅带功的方法。练功者先要熟悉任督脉上的九个穴位:会阴、尾闾、命门、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见图13),然后,先由师傅发出声波:下丹田一一会阴——尾闾——命门一一大椎一一—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声音拖长。师傅的功能以语言为载体发射出去。学功者全身放松,呼吸自然,两脚踏地,站、坐、卧均可顺着师傅的声波信号以意引气,沿着任督脉九个穴位运行。
    帮他人开周天法
    施功者用剑指在对方的任督二脉上下用力划动几次,使对方任督二脉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同时也是用生物电**对方。会阴和尾闾部位由对方自己意守开。施功者站于被开者的左侧,让对方全身放松,眼帘下垂,用余光注意施功者的手掌。施功者用右手劳宫从被开者的尾闾起势(见图14),循督脉上行,在百会处换成左手劳宫(见图15),循被开者任脉下行至下丹田(见图16),如此反复进行。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尾闾
    注意当手行到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百会、玉枕、大椎、命门、尾阊、会阴等九个穴位时,应稍稍停下,发发内气,这样效果更好。手与对方身体的距离要在20公分以外。被开者用眼的余光和意念跟着循行,注意体会自己体内气动的感觉。
    通周站桩功
    (1)小周天站桩功
马步站桩,桩架稍高,沉肩垂肘,两手举于胸前,手心向外,大指与食指微微相接成圆形,其余三指微曲(见图17)。
    意想内气从下丹田开始运行,下至会阴,然后上升至尾闾,再沿督脉而上升至顶门百会,再从百会沿任脉而下,至下丹田。沿督脉而上就是沿脊椎而上。共重复9次。在练功时,意想外界是个大宇宙,自身是个小宇宙,天人合一,效果更佳。
    (2)大周天站桩功
    马步站桩,桩架稍高,两手举起高于胸,与耳平,仍要沉肩坠肘,手心向外,大指食指微微接成圆形,其余三指稍曲(见图18)。
    使周身之气团聚心上,结成一球,再意想此球由膻中起,下行神阙、关元,至会阴,分成两球下行至脚心涌泉,然后上行至会阴处仍合为一球,行至尾阊、背部、玉枕、脑后、脑顶、天庭、鼻端、人中、上腭、咽喉,再回到心部。重复9次。
    在练大周天功时,大指与食指微微相接,不能接得太紧,意想外界大宇宙与自身小宇宙相合,效果更好。
三、大周天功
    大周天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目的是炼气化神。大周天形成后十二经脉俱通,五脏六腑之经气旺盛了,原有的体虚之疾患随之而愈。每日练功通达一次大周天,一般来说,人体不易生病。五脏六腑之精气旺盛了,则上主于脑的精气增加了,脑细胞的营养丰富了,脑细胞的代谢旺盛了,则大脑的记忆力增强了,甚至出现特异功能。
    大周天是真气循头身手足转一周,叫大周天,由于各种**有差别,真气具体运转路线略有差异,但循头足一周是无疑的。大约有几种运转路线:
    第一种是真气循十二正经一周。即由下丹田以意领至膻中,沿手三阴由胸走手,接着沿手三阳从手背到头,再沿足三阳从头、背而下经足三里至足,然后,从足心沿是三阴太溪、三阴交至腹,再从腹到胸,如此循行。
    第二种是真气沿着奇经八脉一周,即真气从足跟沿阴跷脉、阴维脉上行至腰部,再经阳跷脉、阳维脉下至足跟。
    第三种是真气从涌泉穴开始,沿着冲脉下肢端上行至会阴,再经中脉上达头顶,真气冲出头顶,循三阴三阳经、奇经八脉,徐徐下降至足跟。
O大周天的练功方法
练功者高度入静后,以意引气在上述路线循行。关键是要熟习大周天的运行路线,行功之前定好运行模式,运功时意气一动,内气就会自动沿上述路线循行。
    大周天通后,继续练功,慢慢形成丹。男子成丹位置在下丹田。继续练功丹上升一级至中丹田,再继续练功,丹又上升一级至上丹田,最后从百会出窍,即古书所说的元神出窍。女子第一次成丹的位置与男子不同,初起在中丹,继则下丹田,再继则上丹田,最后元神出窍。性功修炼好的人,在成丹时,可以在下丹田的位置上看到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坐在莲花座上的婴儿,称之为“圣婴”,随着丹而升级,最后出窍,并且还能收回。

--------------------------------------------------------------------------------
四、通周辅助功
    以音助气通周法
通过声音推动真气运行,也是——种快速的通周天法。这种方法又分为两类,一是自发声通周法,二是师傅带功发声通周法。
    先介绍第一种,练功者取站、坐姿势,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入静后,以意引气从下丹田沿督脉上行,同时自鼻中发出(EN)音,推动真气上行,经由会阴、尾闾、命门、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复降下丹田。
    第二种是师傅带功的方法。练功者先要熟悉任督脉上的九个穴位:会阴、尾闾、命门、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见图13),然后,先由师傅发出声波:下丹田一一会阴——尾闾——命门一一大椎一一—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声音拖长。师傅的功能以语言为载体发射出去。学功者全身放松,呼吸自然,两脚踏地,站、坐、卧均可顺着师傅的声波信号以意引气,沿着任督脉九个穴位运行。
    帮他人开周天法
    施功者用剑指在对方的任督二脉上下用力划动几次,使对方任督二脉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同时也是用生物电**对方。会阴和尾闾部位由对方自己意守开。施功者站于被开者的左侧,让对方全身放松,眼帘下垂,用余光注意施功者的手掌。施功者用右手劳宫从被开者的尾闾起势(见图14),循督脉上行,在百会处换成左手劳宫(见图15),循被开者任脉下行至下丹田(见图16),如此反复进行。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尾闾
    注意当手行到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百会、玉枕、大椎、命门、尾阊、会阴等九个穴位时,应稍稍停下,发发内气,这样效果更好。手与对方身体的距离要在20公分以外。被开者用眼的余光和意念跟着循行,注意体会自己体内气动的感觉。
    通周站桩功
    (1)小周天站桩功
马步站桩,桩架稍高,沉肩垂肘,两手举于胸前,手心向外,大指与食指微微相接成圆形,其余三指微曲(见图17)。
    意想内气从下丹田开始运行,下至会阴,然后上升至尾闾,再沿督脉而上升至顶门百会,再从百会沿任脉而下,至下丹田。沿督脉而上就是沿脊椎而上。共重复9次。在练功时,意想外界是个大宇宙,自身是个小宇宙,天人合一,效果更佳。
    (2)大周天站桩功
    马步站桩,桩架稍高,两手举起高于胸,与耳平,仍要沉肩坠肘,手心向外,大指食指微微接成圆形,其余三指稍曲(见图18)。
    使周身之气团聚心上,结成一球,再意想此球由膻中起,下行神阙、关元,至会阴,分成两球下行至脚心涌泉,然后上行至会阴处仍合为一球,行至尾阊、背部、玉枕、脑后、脑顶、天庭、鼻端、人中、上腭、咽喉,再回到心部。重复9次。
    在练大周天功时,大指与食指微微相接,不能接得太紧,意想外界大宇宙与自身小宇宙相合,效果更好。
3# 板凳
发表于 2013-4-15 13:20 | 只看该作者
此贴得顶,如功夫练到家的话,相信很多的疑难杂症都可以手到擒来啊。
4
发表于 2020-5-19 15:49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收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 14:3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