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0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律失常] 【转贴】非瓣膜病房颤老年患者口服抗凝药物安全有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6 1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非瓣膜病房颤老年患者口服抗凝药物安全有效  
(2005-12-16)

--------------------------------------------------------------------------------

      西班牙Ortiz等报告,年龄≥75岁的非瓣膜病房颤(NVAF)老年患者,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口服抗凝药物是安全有效的。[Heart 2005, 91(9):1225]
      尽管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临床指南推荐,75岁以上的NVAF老年患者,若无禁忌证应口服抗凝药物。但临床上很少应用,也缺乏有力的临床试验证据。


      该研究连续纳入了2000-2002年间279例不准备接受心脏复律的NVAF患者,平均年龄80岁,其中34%为男性。与NVAF最相关的疾病为高血压(172/279例,62%),其次为没有结构性改变的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及其他心脏疾病。


      观察到的心源性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充血性心衰、心源性栓塞病史、心房扩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左室功能障碍。


      25%的患者至少有1项口服抗凝药的禁忌证,分别为对治疗的依从性差、消化系统疾病、尚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外伤史、近期大出血及贫血。


      在209例无抗凝药物禁忌证入选患者中,最终有163例(58%)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疗,目标是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3。与未接受抗凝治疗患者相比,接受抗凝治疗患者较年轻(79岁对81岁),高血压(76%对63%)和糖尿病(29%对14%)的患病率较高,既往有血栓史和冠心病病史者较多,孤立性房颤患病率较低(17%对33%),且心源性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较多(2.8对2.1)。93%未接受抗凝治疗患者接受了抗血小板治疗(主要服用阿司匹林)。


      平均随访20个月,160例抗凝治疗组患者和110例非抗凝治疗组患者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分别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0%对2.74%),非致死性卒中(0.75%对3.85%),致死性卒中(0%对1.65%),周围动脉栓塞(0%对0.55%),非致死性严重出血(2.24%对1.1%),致死性严重出血(0.37%对0%)和其他原因死亡(2.99%对6.59%)。


      抗凝治疗组血栓事件的年发生率和总死亡率明显降低。两组严重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两组的非致死性严重出血事件大多为胃肠道出血,2例抗凝治疗组患者发生了非致死性颅内出血,唯一1例发生致死性出血的抗凝治疗组患者为消化道出血。发生严重出血的抗凝治疗组患者的INR均值为4.4。抗凝治疗组患者无栓塞和出血事件生存率高于非抗凝治疗组患者。
      研究表明,75岁以上的NVAF老年患者除高龄外,有更多的心源性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其中最常见的是高血压和糖尿病。依据指南,该研究对58%的入选患者进行了抗凝治疗,干预率高于以往任何相关研究。研究者认为,NVAF老年患者口服抗凝药物是安全有效的。


      来源:中国医学***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6 01:5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