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26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药方剂] 中医药在肝癌综合疗法中的作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6-29 0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本草堂 于 2010-3-4 16:38 编辑

中医药在肝癌综合疗法中的作用:
一、肝癌临床基本情况肝癌是原发于肝细胞(4/5)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1/5)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病程短,预后差,平均生存期6个月,居肿瘤死亡率第3位,发病多为青壮年,男多女少(4:1)。早期诊断极为困难,待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原因不明,一般认为与慢性肝炎、肝硬化、***、亚硝胺化合物、中毒和免疫低下有关。治疗方法很多,疗效却差,多为人财两空。
二、中医药的作用中医药治疗作为肝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减轻放化疗等其他疗法不良反应,使患者能顺利完成疗程,并提高远期疗效。不适合手术、放疗、化疗患者,尽可能控制肿瘤,改善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转移和术后复发。使部分病人带瘤生存。
三、肝癌综合疗法中中医药应用时机早期肝癌或小肝癌(<5cm),具备切除条件者,可切除,切除后视不同情况,给予各类治疗。切除量较大,肝功能损害,或原有肝硬化较严重者,术后应以中医治疗为主。 切除量不大,切除后情况良好,无血管癌栓,可予中药、免疫治疗等以巩固效果。 切除后,发现小血管内有癌栓者,术后应强化治疗,除中药外,可考虑介入治疗。切除后,发现切缘仍有癌者,可予术后放射治疗及中药。切除后,甲胎蛋白含量仍不下降,或未降致正常,而临床未发现明确病灶者,可考虑免疫以及中药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癌,则可考虑放射治疗、介入治疗、B超引导下肝癌内注射疗法以及中药等。如肝内癌灶单个,直径不大于10cm,可考虑放射治疗和中药。亦可予介入化疗及栓塞治疗。 争取二期手术。如肝内癌灶单个,直径大于10cm,或肝内有多个癌灶,则可考虑首先使用介入治疗和中药。门静脉主干已有癌栓的患者,介入治疗仅可试用,可予中药治疗。已有黄疸。腹水者,可先予中、西药物以控制之。如黄疸、腹水均能消退,视其癌灶情况,仍可予以上治疗。肝硬化严重,肝内癌灶小而弥散,可以中药为首选。门静脉主干已有癌栓的患者,介入治疗仅可试用,可予中药治疗。AFP升高,而影像学未见占位,高度怀疑肝癌者,可予中药治疗。
四、肝癌常见症状辨证
1. 肝区疼痛 一般讲,肝癌的疼痛,不是两胁痛,而是局限于一定区域,常在右上腹。剧痛痛的部位固定不移,拒按,得冷而减。常为肝癌包膜下出血,或肝癌结节破溃,中医辨证为脾虚而气滞,气滞而血瘀。注意虽有血瘀的情况,但治疗不宜用常规活血化瘀之品。盖大队的活血化瘀药,将促肝癌结节破裂,或促使上消化道出血。当用活血而止血药物,如茜草、山楂等。因为这种看起来的实证,实非中医肝病的实证,而由脾虚所致,由虚生实,所以不宜猛攻。隐痛轻微的肝区疼痛,游走的窜痛,常喜按而痛减者,为脾虚气滞所致,用健脾理气药即可解,不必另用止痛类药物,亦不宜用活血破血药。
2. 腹胀上腹胀 常为肿大之左叶肝脏压迫胃等脏器而致。属痞满,系邪结心下,邪踞中土的原因。小腹胀常与门静脉癌栓有关。中医辨证当与脾虚而气机运行阻滞,气滞下焦相关。全腹胀常因腹水所致。当为脾虚而水湿泛滥,气机运行不畅之故。治当健脾运,理气机,通调水道。而不能滥用攻伐,
3. 辨发热 肝癌常夜间多汗,齐颈而还。夜汗,每以盗汗辨之,拟为阴虚。实则肝癌的发热、夜汗,不是阴虚,而为胃经实热,属阳明证。当用白虎汤加人参。
4. 辨黄疸 肝癌之黄疸,不能以中医之肝胆病辨之。应宗《金匮要略》之辨证。《金匮要略》说:“……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尤在泾阐述说:“脾脏瘀热而色黄,脾者四运之轴也,脾以其所瘀之热,转输流布,而肢体面目尽黄矣。”所以肝癌的黄疸,应从脾胃湿热考虑,而不从肝胆湿热论治。 5. 注意脉象和舌象据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资料,入院时肝癌患者的脉象濡滑者占40.0%,脉滑数者占10.3%,舌质、舌苔正常者约占54%,舌质较红者约占23.1%,15.5%表现舌质较暗,或青而暗。脉象濡滑者,意味着脾虚气滞;脉象滑数者为脾胃湿热。舌质较暗,或青而暗,这是气滞的表现,而不属血瘀。舌质红绛,通常以阴虚视之。肝癌患者的舌质红绛,多数属脾胃津液枯槁,是脾虚而进一步发展,
五、肝癌辨证施治
1.肝郁脾虚型 症状:肝肿大,肝区隐痛或钝痛,脘腹胀满,食后尤甚,胃纳减少,时有恶心,大便溏软,下肢浮肿,疲倦乏力。舌淡苔薄,边有齿痕,脉弦细。治法:疏肝健脾,和胃消积。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15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半夏12克,柴胡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陈皮12克,内金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15克,八月札15克,木香4.5克,砂仁4.5克,甘草6克。 加减:下肢浮肿甚者,加姜皮10克,茯苓皮12克,泽泻10克;肝区疼重者,加香附10克,延胡索12克;脘胀食少者,加焦曲楂30克,川厚朴10克;大便溏泄者,加山药15克,苡仁15克。
2. 气血瘀滞型 症状:胁下有积块表面光滑,或有结节,肝区持续性疼痛,纳少乏力,面色晦暗,形体消瘦,肝脏,蜘蛛痣,舌质紫暗,苔薄黄,脉细涩。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24克,当归18克,生地18克,川芎12克,牛膝18克,柴胡6克,枳壳6克,鳖甲12克,生牡蛎15克,水红花子15克,龙葵30克,石见穿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红花18克。加减:如胁痛如刺,定着不移者,加三棱12克,莪术12克,地鳖虫15克;腹胀便秘者,加生军6克(后下),大腹皮12克;如发热、口苦心烦者,加丹皮10克,栀子10克,青黛12克,枯草12克;如低热盗汗,加萸肉15克,地骨皮20克。
3. 湿热郁蒸型 症状:胁下癥块,日益坚硬,黄疸加深,发热烦渴,便秘溲赤,齿龈出血,皮肤瘙痒,消瘦倦怠,舌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热利湿,祛瘀散结。方药:茵陈蒿汤加味。茵陈30克,栀子12克,生大黄6克,郁金12克,赤芍12克,丹参15克,鳖甲15克,败酱草30克,半枝莲30克,龙葵30克,石见穿15克。加减:舌苔厚湿重,加厚朴15克,苍术15克;苔黄热重,加白花蛇舌草30克,夏枯草30克。
4. 气阴两虚型症状: 癥块硬满如盘,右胁胀痛,背部沉重,低热不退,口干津少,动则汗出,形瘦衰弱,精神疲倦,舌光无苔,脉细无力。治法:益气养阴,散瘀止痛。方药:一贯煎合生脉散为主。人参12克,生地15克,枸杞子12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丹参12克,川楝子5克,五味子10克,白花蛇舌草20克。 加减:阴虚明显,有出血倾向者,加龟板、鳖甲各12克,茅根、侧柏炭各20克;气衰虚弱显著者,加黄芪30克,萸肉15克;气短唇焦者,加洋参10克,石斛12克;若形寒肢冷,舌胖脉沉者,加肉桂6克,附子10克,巴戟12克;便溏腹泻者,加炮姜3克,白术6克,苡仁12克。
六、民间单方、验方
1. 山豆根12克,苦参15克,紫草根30克,丹参12克,茯苓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原发性肝癌。
2. 青黛12克,人工牛黄12克,紫金锭6克,野菊60克。共研细末调匀,每日3次,每次2~3克,开水冲服。主治肝癌。
3. 三白草60克,大蓟30克,地骨皮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主治肝癌。
4. 生赭石、太子参、麦门冬、生鳖甲、紫丹参、蒲公英各15克,生山药12克,八月札、杭白芍、焦三仙、炒白术各10克,猪苓、龙葵、白茅根各30克,三七粉3克(冲),水煎服。适用于肝癌气血瘀滞,湿热中阻,正虚邪实者。
5. 党参、神曲、降香、焦山楂各15克,乌药、白术各9克,茯苓、车前子、地枯萝、八月札各30克,麦芽、沉香曲各12克,水煎服。适用于原发性肝癌属虚证者。
6.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克,丹参、八月札、平地木、小金钱草各15克,广郁金9克,水煎服。适用于肝癌出现黄疸,肝区胀痛者。
7. 生晒参3克(另煎),黄芪12克,丹参7克,郁金9克,凌霄花12克,桃仁泥9克,八月札12克,香附6克,炙鳖甲12克,水煎服,主治肝癌。七、抗肝癌中草药白花蛇舌草、半支莲、半边莲、龙葵、蛇莓、美登木、七叶一枝花、田基黄、天胡荽、紫草根、夏枯草、山慈姑、地鳖虫、蟾酥、斑蝥、全虫、守宫、全蝎、僵蚕、三棱、莪术、石见穿、凌霄花、垂盆草、八月扎等。

[ 本帖最后由 本草堂 于 2008-9-12 13:0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ymg2000 +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8-9-11 21:18 | 只看该作者
癌,难治。中医治癌更难,因为中医所治之癌往往是西医已经放弃了的病例,或者是配合西医化疗、放疗、手术治疗。不过,虽说是九死一行生吧,但必仅还是有“一生”的希望 ,只要有一线的希望 ,我们就要百分这百的努力。
3# 板凳
发表于 2010-3-3 20: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5 08:3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