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00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肱骨髁上骨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5-9 1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10岁以下儿童,成年人很少见。

  一、骨折类型及移位机理   根据暴力来源及方向可分为伸直、屈曲和粉碎型三类。

  (一)伸直型  最多见,占90%以上。跌倒时有肘关节在半屈曲或伸直位,手心触地,暴力经前臂传达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由于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图41201)骨折近段常刺破肱前肌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图41102)。骨折时,肱骨下端除接受前后暴力外,还可伴有侧方暴力,按移位情况又分尺偏型和桡偏型。

  1.尺偏型   骨折暴力来自肱骨髁前外方,骨折时肱骨髁被推向后内方。内侧骨皮质受挤压,产生一定塌陷。前外侧骨膜破裂,内侧骨膜完整。骨折远端尺侧移位。因此复位后远端容易向尺侧再移位。即使达到解剖复位,因而内侧皮质挤压缺损而会向内偏斜。尺偏型骨折后肘内翻发生率最高。

  2.桡偏型   与尺偏型相反。骨折断端桡侧骨皮质因压挤而塌陷。外侧骨膜保持连续。尺侧骨膜断裂,骨折远端向桡侧移位。此型骨折不完全复位也不会产生严重肘外翻,但解剖复位或矫正过度时,亦可形成肘内翻畸形。

  (二)屈曲型   较少见。肘并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常为后下斜向前上方,与伸直型相反。很少发生血管、神经损伤。

  (三)粉碎型   多见于成年人。引型骨折多属肱骨髁间骨折,按骨折线形状可分T型和Y型或粉碎型骨折。

  二、临床症状及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比较容易,患者多系儿童。外伤后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并有畸形。在诊断肱骨髁上骨折同时要注意手部温度、脉搏、运动及感觉,以明确有无血管,神经损伤。

  三、治疗

  (一)手法复位超关节小夹板固定     以神经型肱骨髁上骨折尺偏型为例,病人仰卧适当麻醉,两助手首先对抗牵引,矫正重迭移位。术者两手分别握住骨折近远两段互相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旋转畸形,然后两拇指从肘后推尺骨鹰嘴向前,两手四指环抱骨折近段向后,此时令远位助手在牵引下屈曲肘关节,两手可感觉到骨折复位的骨擦音(图41101)。复位后按预先准备的木板,纸垫进行固定(图41002)。术后应注意肢体血运观察,经常调整布带,2周折除夹板,功能锻炼。也可用石膏。


  (二)牵引治疗  骨折超过24~48小时。软组织严重肿胀, 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者(图41001)。

  (三)手术探查神经、血管整复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一般采用手法整复或牵引治疗。当有血管、神经伤时,特别是血管伤应考虑手术探查,手术目的是修复血管或解除其压迫,对神经伤也同时采用手术治疗,顺便整复骨折。单纯为了整复骨折很少采用手术方法。

  四、并发症及后遗症

  (一)血管神经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严重并发症是血管伤。骨折端刺破血管比较少见,多因血管受**而痉挛或受到机械性压迫,造成肢体远端血供障碍。临床上应注意检查患肢桡动脉搏动。一旦发生可造成肢体坏死。


图3-30 滑动悬吊牵引法治疗肱肌髁上骨折

  (二)缺血性肌挛缩   当肱动脉痉挛或受压,肢体远端血运严重障碍。肌肉因缺血而水肿。一般说缺血持续6~8小时以上,肌肉可发生坏死。变性坏死肌肉纤维化而挛缩,尤其多发生前臂掌侧肌群,轻者仅手指不能伸直,严重者手指及腕关节均呈屈曲僵硬,套式感觉麻痹,爪状手畸形等称之缺血性肌挛缩,又称伏克曼(Volkmann)氏挛缩。

  缺血性肌挛缩最早症状是剧痛,当早期被动伸直手指时更为明显。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手指发绀、发凉、麻木,一旦发现找出主要原因,有针对性采用手术探查或解除外固定进一步观察。有病例桡动脉搏动消失,但手指尚可活动,疼痛不严重,仍可手法复位或牵引复位,因骨折错位复到矫正,解除对血管压迫,桡动脉搏动即可恢复。

  缺血性肌挛缩形成后,治疗困难。关键是早期诊断和预防。

  (三)肘内翻治疗   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多后遗肘内翻,而桡偏型很少后贵肘内翻。在处理肱骨髁上骨折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肘内翻发生。一旦发生通过手术截骨矫正。

--------------------------------------------------------------------------------

[ Last edited by 吴医生 on 2005-5-9 at 03:03 PM ]
此附件已经损坏等待作者修复
2# 沙发
发表于 2005-5-9 17:07 | 只看该作者
伸直型骨折比较多见,主要受力是手掌着地后,力量沿前臂传导,把肱骨髁推向后侧,进一步有桡、尺偏向区分,这种骨折局部损伤很轻,大多数患者肿胀较轻,不出现张力性水疱。
屈曲型则比较少见,受力部位在肘后部,暴力直接把远端的肱骨髁推向掌侧,也就是受伤时肘关节的上方,直接暴力必然导致局部的软组织损伤较重,有时候还会出现张力性水疱。这时候呢,如果是准备做手术的话,要等局部消肿以后再说,可暂时行功能位石膏固定3~4天,要不你就得准备固定骨折端之后组织缝合的问题了。
在谈手术固定方式的选择:一般来说使用交叉克氏针固定即可,克氏针固定有很多优点,这里不多说了,大家可以找篇文章了解一下。术后石膏功能位固定3~4周。后正中切口暴露髁上骨折要主义暴露、保护尺神经,切口不要过于靠上。
提起来做手术,时时刻刻都在做学生,希望大家不要见笑,谈了点儿很浅显的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4 16:5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