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8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电基础]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2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心肌细胞依靠冠状动脉供氧及其他营养物质。当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时(如冠脉狭窄、痉挛、心排量严重低下等)就导致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可引起心绞痛,也可能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多为一过性,如果缺血严重而持久,会引起心肌坏死,称为心肌梗死。
引起冠脉供血不足,有很多原因,如:冠脉内粥样硬化形成斑块阻塞血管、血管痉挛、休克、脱水、出血、手术等所致心排量下降,冠脉灌注不足;重体力劳动、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升高;使左室负荷明显加重,需氧量增加。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脉狭窄,但还没有突然发生闭塞,发生冠脉血流减少或不能满足心肌需要,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产生心绞痛症状。
而冠脉因素引起的冠脉供血不足如贫血、心肌肥厚、主动脉狭窄、冠脉栓塞等,则不包括在内。
典型心绞痛症状如下:
疼痛的部位:位于胸骨后,向左臂内侧及背部放射,范围往往是一个区域;很少是一个点。
疼痛的性质:呈压榨样(压迫感、发闷、紧缩感)。刀割样、**样大多不是心绞痛。
持续时间:几分钟,小于15分钟,呈发作性。持续几小时或几秒钟一般不是心绞痛。
诱发因素:劳累、饱餐、激动、寒冷等。
缓解方法:休息、NG。
放射部位:
冠心病分为五型:
心绞痛型冠心病
心肌梗塞型冠心病
无症状性冠心病
心律失常性冠心病
猝死性冠心病
为了了解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时的电效应,先讲一个动物实验。取狗心麻醉后,将心电图电极置于心肌之上,先做正常的QRS波群作对照。
分离冠状动脉,注意不要损伤,用止血钳阻断血流约几分钟,此时的心电图表现:出现T波倒置;若此时松钳,使血流重新恢复,则心电图又迅速恢复正常,此时称为“缺血性改变”。
特点:(1)仅影响了复极过程。
(2)心肌损害是暂时的、可逆的。
(3)心肌细胞无损害。
继续上述试验,若出现T波倒置时仍不松钳,则心电图表现为:ST段逐渐抬搞、倒置的T逐渐减小,以后T波反而和上升,直至与ST段合并。此时QRS波、ST段、T波均向上,构成一个所谓的“类单向曲线”。
若此时松钳,会发现上述心电图改变会逐渐恢复。这种ST段的升高及类单向曲线的出现,在心电图学中称为“损伤性改变“。
特点:(1)心肌的触极过程没有改变(QRS波群正常);但ST段及T波均显著异常。
(2)心肌的损伤是比较严重的,如损伤较轻仍是可逆的。
2、继续上述试验
若ECG出现“类单向曲线”时,我们仍不松钳,继续阻断血流,ECG表现为:QRS波群发生了改变,原来的R波变为完全倒置的QS波或出现大Q波。
如出现上述的QRS改变立即松钳,发现不能使之恢复正常,这种心图改变称为“坏死性改变”。
特点:(1)心肌的触极过程与复极过程都受到了影响,受损处的电极描记出病理性Q波。
心肌细胞受到的损伤严重,不能使其恢复正常,即产生不可逆行损害。
任何产生缺血性、损伤性的病因,若程度严重,均使心肌组织产生坏死。反应在心电图上便出现Q波。
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当冠脉供血阻断时,随着时间的发展会依次出现缺血性变化、损伤性变化及坏死性变化;在这三种变化中缺血性变化是供血不足的表现(但不具特异性),损伤性变化、坏死性变化是心梗的表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31 23:2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