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3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血液]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3-3 2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克隆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以B淋巴细胞增殖性为主B-CLL占95%。CLL具有显著的临床预后异质性,短者几个月,长者生存期同正常人。早期用于判断CLL预后的参数主要为:年龄、疾病分期(Rai/Biet分期)、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形态、淋巴细胞倍增时间、骨髓浸润组织学、血清β2-MG、LDH、血清胸腺嘧啶核苷(s-TK)水平等,在过去的10多年中,随着CLL免疫学、细胞/分子遗传学及细胞生物学的进展,CLL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迅速,现综述如下:

  1细胞遗传学改变与预后的关系

  常规染色体显带技术仅20%CLL可检测到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加用PWM等有丝分裂原**剂,近50%CLL检测到克隆性染色体异常。随着染色体DNA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比较基因组技术(CGH)的发展,可检测分裂中期和间期细胞,新的克隆性异常染色体不断被发现,约80%CLL病人可检测到染色体异常。11q22-q23缺失、12三体、13q14缺失、17p13缺失和14 q+与预后关系密切。

  12三体:是常规染色体显带技术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目前应用FISH技术发生率15%~45%,在外周血、骨髓、淋巴结中均能检出。在不典型CLL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典型CLL,前者占35.8%~65%,而后者仅占3.5%~9.7%。Juliusson等[1]研究发现12三体约50%以上伴有不典型的淋巴细胞形态,SmIg 和FMC7强表达,疾病进展,生存期短,预后差。但仅有+12三体改变,无复杂核型异常,细胞形态正常者,预后与核型正常者基本相似,中位生存期(MS)114月。

  11 q22--q23-:主要见于T-CLL,ATM基因位于此部位,11 q22-q23 LOH

  伴有ATM基因缺失及TCL-1重排。Bullrich等[2]报道约14%B-CLL有11 q22-q23 缺失,临床全身淋巴结肿大明显,疾病进行性进展,易发展至Binet C期,生存期短,预后差。11q-是分子生物学提示的高危者,需在高剂量化疗后行Auto-HSCT。11q-是预示移植后复发的细胞遗传学指标。Dohner等[3]发现11q-约占20%,患者年龄轻,疾病晚期,有广泛外周、腹部、纵隔淋巴结肿大,疾病进展,无治疗间隙期短,年龄<55岁,11q-患者与无11q-相比,MS有显著差异(64m v 209m)。

  13q-:见于51%CLL和70%边缘区淋巴瘤(MCL),13q14.3-影响RB1基因和D13S25和D13S319基因,此二基因是抑癌基因,二者突变或缺失,细胞增殖失去负调控而致白血病细胞恶性生长。Dohner 等[4]研究结果显示13q-是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占CLL的55%,MS133月,无治疗间期最长达92月。13q-常常处于A期,预后较好。但Starostik等报道[5] 13q14杂合性缺失(LOH)表明疾病进展更快,生存期短。

  17p-:约7%~11%CLL伴有此种染色体异常。与P53基因(17P13.1)突变有关,P53是抑癌基因,P53基因突变可导致CLL疾病侵袭,病程进展,易转变为Richter综合症,生存期短,预后差。Dohner 等[4]研究发现17p-占CLL的7%,常常处于疾病晚期,MS 32月,无治疗间期最短至9个月。17p-CLL属高危CLL,需早期、强烈治疗。

  14 q+:是14号染色体和另一条染色体易位所致,后者可以是1、2、4、6、8、10~19、22和Y染色体,但以t(11;14)(q13;q32)和t(14;19)(q32;q13.1)多见。t(11;14)(q13;q32) 激活BCL-1肿瘤基因,淋巴细胞数增高伴幼淋细胞增高,抑细胞治疗反应差。t(14;19)(q32;q13.1)是一种较少的但常常发生在B细胞恶性肿瘤的易位,激活BCL-3基因,年龄常常<40岁,淋巴细胞形态不典型,疾病进展迅速,预后差[6、7]。14 q23.1或inv(14)(q32):见于T-CLL。

  2 分子遗传学与CLL预后的关系

  分子遗传学研究CLL有多种基因重排和突变,致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等异常表达,从而影响细胞增殖周期和细胞凋亡,与预后有密切关系。

  2.1 IgV(H): Ig基因分易变区V(Variable),多变区D(Disversity),结合区J(joining)。CLLB细胞分化过程分为:生发中心前期,生发期,生发中心后期。生发中心前期(幼稚B淋来源)的较早表现有:V、D、J区基因的选择和重排V-D、D-J结合点发生非典型核变异,生发中心后期(记忆B淋来源):B细胞发生体细胞高度突变致V(D) 重排,可有/无抗原**。Hamblin 等[8]根据IgV(H)基因是否发生体细胞突变将CLL分为两种类型:无IgV(H)基因突变组:幼稚B淋巴细胞来源的生发前期变异,细胞形态不典型,该组多伴有12三体,且17p-和/或 11q-的发生率高,临床分期晚期,疾病进展,预后不良;IgV(H)基因突变组: 记忆B淋巴细胞来源的生发后期变异,有体细胞IgV(H)基因的高度突变 ,13q-明显多,预后良好,而很少有不良预后的17p- 和11q-基因突变 。Binet分期A期,无IgV(H)基因突变组,MS 95月, IgV(H)基因突变组,MS 293月。Damle等[9]报道无IgV(H)基因突变组,CD38+细胞计数高,而IgV(H)基因突变组,CD38+细胞计数低。无IgV(H)基因突变组,CD38+细胞计数≥30%者,对连续多种化疗(包括氟达拉宾)耐药,生存期短;而IgV(H)基因突变组,CD38+细胞计数<30%,仅需小剂量或无需化疗,生存期长。

  2.2 P53:野生型P53基因是抑癌基因,参与细胞增殖周期调控,是G1期向S期过渡的“检查站”,位于17P13.1,17P-可导致P53基因缺失。P53缺失CLL患者,细胞形态多不典型(>10%幼淋),血清LDH增高,多处于疾病晚期(Binet B、C期),疾病进展,对多种治疗(包括核苷类似物)反应差,生存期短[10、11]。

  2.3 BCL:有多种类型bcl-1、bcl-2、bcl-3和bax 等。Bcl-2是细胞凋亡的抑制基因,而bax是促凋亡基因,二者比例在CLL淋巴细胞凋亡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是CLL形成的重要病理机制,并且bcl-2过度表达,增加了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bcl-2/bax比例增高有助于判断疾病进展,需早期治疗。Bcl-1是CLL中重要的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D1)定位于染色体11q13,调节细胞周期从G1期到S期的转换有关,在B淋巴细胞系中过度表达,导致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Ravandi等[12]研究199例CLLcyD1/bcl-1中位水平1.4,高于1.4组,生存期短,单变量分析认为cyD1/bcl-1是一个好的预测生存期的指标,甚至优于Binet或Rai分期,cyD1/bcl-1与血清β2-MG、WBC和Hb有相关性,而与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或年龄无相关性。Bcl-3亦是CLL重要的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定位于19q13,与控制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信号转导有关。

  3 CD38与预后的关系

  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CD38表达与CLL预后呈副相关性,是一重要的***预后参数。CLL CD38+B细胞数与β2-MG和sCD23浓度有直接相关性,肿瘤负荷大(病变淋巴结数量多、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淋巴细胞倍增时间短<12m,CD38+细胞数高者(>30%)较低者疾病多处于晚期,疾病进展,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缩短,对氟达拉宾治疗反应差,总生存期短,需更新的治疗方法。D'Arena等[13]报道61例CD5(+)CD23(+)B-CLL中22例(36%)CD38(+)病例,细胞形态多不典型,外周血淋巴细胞增高,骨髓活检病理淋巴细胞浸润呈弥漫型,染色体异常多见12三体,MS 90月;而39例CD38(-)者,Binet分期为A或B期,骨髓活检病理淋巴细胞浸润呈非弥漫型,染色体改变为13q14缺失,MS近180个月。

  4 细胞因子、粘附分子与CLL预后的关系

  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细胞增殖分化,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等过程,与CLL预后有关。

  4.1 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IL-8、sIL-2R等。IL-4具有特异性抑制B-CLL细胞凋亡的特点,导致大量细胞积聚,引起细胞单克隆地扩增,该效应可被IL-4抗体所中和。Molica等[14]发现血清IL-8不能反应肿瘤负荷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如:临床分期、骨髓组织病理、β2-MG和sCD23等,但与bcl-2平行,其抗凋亡作用是通过bcl-2依赖途径,而与Apo/Fas无关。CLL A期患者IL-8高者病程更易进展,说明IL-8与疾病病理形成有关,是预测早期CLL疾病进展的指标。 CLL进展期sIL-2R和β2-MG增高,是B-CLL活动性指标,预测治疗反应、早期复发和/或疾病进展的可靠指标[15]。Fayad等[16]研究显示IL-6或/和IL-10增高,与不良临床特征(β2-MG、LDH增高和RaiⅢ-Ⅳ期)有关,MS短,仅3年,预后差。

  4.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和VEGFR-2): VEGFR-2也叫KDR,是一高亲和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原发性血管形成和造血细胞发育中起作用,VEGF和VEGFR-2相互作用,促进CLL细胞增殖。Ferrajoli等[17]发现血清VEGFR-2高者,临床多表现为淋巴细胞计数增高、重度贫血、β2-MG增高,疾病处于晚期,生存期短,预后差。Molica 等[18]报道VEGF高者,疾病处于进展期,早期PFS明显缩短,说明VEGF可作为预测疾病进展的危险因子和早期CLL的预后信息。但Aguayo等[19]研究结论相反,认为VEGF低者生存期短。

  4.3 sVCAM-1和sICAM-1:由血管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分泌产生。Christiansen等[20]研究显示sVCAM-1和sICAM-1增高,患者肿瘤负荷大,sCD23增高,LDT缩短,疾病进展,是CLL早期是否需治疗的有价值的指标。

  4.4 sCD23:CD23是B-CLL功能相关分子,介导B细胞生长分化信号,易从细胞表面断裂,释放到血清成sCD23。sCD23可反应CLL患者的肿瘤负荷,是一高度敏感和适用的预后因子。Sarfati等[21]研究153例CLL,结果显示血清sCD23水平高于中位水平(574u/ml),患者疾病易进展,预后差,MS与低于中位水平者相比为53m v 100m,疾病进展中位时间42m v 88m。故sCD23是一较好的预测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因子。

  4.5 CD44:是肿瘤负荷和疾病活动的可靠指标,CLL早期疾病进展的危险因子之一。Molica等[22]报道94例CD5+B-CLL中,74例早期CLL (A期61例和无症状B期13例),sCD44>642ng/ml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高,LDH或β2-MG增高,疾病更易进展,PFS 36m,而8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28 09:0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