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2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治疗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4-8 1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孩1515 于 2014-2-22 15:58 编辑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 DC)是体内重要的一类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 , APC),其共同的生物学特性是细胞表面有许多树枝状突起,胞内具有丰富的线粒体,与巨噬细胞、B细胞抗原呈递功能不同, 只有DC能够**初始型T细胞(Na?ve T cells)使之分化、激活,后者影响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因此,DC被认为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已有多项对DC生物学特征、与其它免疫细胞关系研究,临床医生评价DC在乙型肝炎病人的功能、数量及临床意义,并有学者尝试应用体外激活的特异性乙肝病毒的DC回输治疗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的清除依赖于强大的、多克隆的、特异的CD8+细胞毒性T细胞和CD4+T辅助细胞来对抗病毒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和P蛋白抗原。而且,效应T细胞通过分泌淋巴因子能够中止病毒**而不损伤感染的肝脏细胞,这些效应T细胞需要APC用提呈的抗原、MHC分子、共**分子共同激活,DC表达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并能够在摄取抗原后上调细胞膜上的共**分子(CD40 、CD80 、CD86),只有DC能直接使初始型T细胞活化,促进Th1和Th2细胞分化,增强CTL细胞功能。有研究认为长期慢性的乙肝感染与不足的CTL细胞22以及TH细胞分化比例不同有关,而这些情况均可能与DC功能损伤有关。Susanne Beckebaum等人对慢性乙肝患者新鲜外周血中的PDC1与PDC2及培养后成熟DC1研究中发现:PDC2比例明显升高,PDC1比例明显下降,PDC1/PDC2比值不足正常人的1/2,经细胞因子诱导成熟的DC1表面共**分子CD80与CD86表达低于正常对照人群(P<0.006),分泌IL-12水平下降,经MLR后IL-10分泌量与正常人没有差别,但是INF-γ产量减少,并发现有病人出现在培养DC细胞中出现乙肝病毒活动征象,用半巢式PCR方法发现其中2例患者于DC1中有乙肝病毒cccDNA存在,并有明显病毒**存在24。研究还发现病毒**患者的IL-12水平最低、INF-γ产量和CD80表达也最少,而在培养液中没有病毒颗粒的患者中(7/13),IL-12和 INF-γ产生较多,CD80表达最高。有人利用非病毒性肝病(如酒精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免性肝炎等)患者外周血培养评价DC功能表明这些患者DC细胞有正常的共**能力。这也说明慢性乙肝患者DC细胞功能减低并非因为肝病继发引起而是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IL12分泌减少与TH1不足与病毒持续存在有关,PBMC可能成为乙肝病毒储存库,病毒基因可以嵌入宿主基因。就像对HIV、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研究中发现,DC不仅是宿主抵抗病毒的细胞,还可以作为载体使病毒传播和逃避免疫损伤。
Yukihiro Shimizu等人对乙肝病毒转基因小鼠研究DC细胞治疗前景,这种小鼠对乙肝病毒有免疫耐受,将其DC体外培养用HBsAg**后回输小鼠的尾静脉中,发现:1、这种小鼠在体外培养的DC可产生正常对抗乙肝病毒的能力,并且这种激活的DC在小鼠体内可以激活抗原特异性的CTL细胞,说明这种小鼠CTL前体细胞是正常的。2、只需要100个被细胞因子激活的DC输入这种小鼠体内就可以打破小鼠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耐受,且这些DC表达正常水平的粘附分子、受体和活动标志,表现出正常的抗原提呈和呈递作用。3、这种小鼠的T细胞可能是忽略乙肝表面抗原的存在,而不是T细胞耗竭,且这种小鼠DC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功能上均正常,且在激活后可以呈递MHCⅠ类分子与乙肝病毒抗原的复合体。CTL细胞需要信号才能够被激活,试验中这种信号来自体外激活的DC细胞,即使应用DNA疫苗之后,这种小鼠体内DC细胞也不存在这种信号,这可能与共**分子表达充分与否有关,这类分子不仅有帮助抗原提呈作用,也能通过上调CTL的BCLxL蛋白表达使CTL细胞存活。4、自体激活的DC可能有免疫激活作用。但试验中并未发现治疗的小鼠出现病毒清除反应和HBV-DNA及乙肝抗原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这可能与CTL细胞数量不足、作用时间不长、不能运动到肝脏、活性低原因有关。因为病毒清除依赖于长期CTL反应,并且脾的CTL数量应该大于1%,本次试验的CTL细胞升高仅为一过性的,脾内CTL细胞比例仅占T细胞总数的0.01%-0.005%,可能更多的CTL和更长的作用时间会引起肝炎发生,清除病毒。

有人最近将携带HBV c基因的病毒与小鼠DC一起培养后,用PCR发现DC内有c基因活动,并用western blot方法发现DC表达HBV c基因,这种转基因DC正常表达CD80分子和MHCⅡ类分子,在体内可引起乙肝核心抗原特异的CTL和TH1细胞反应。

国内学者李用国等人于2001年8月-2002年8月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名慢性乙肝患者进行研究,作者抽取患者自身血液60毫升,提取PBMC培养DC成熟,再应用HBsAg**后回输患者皮下,每两周1次,共治疗两次,研究检测了患者的肝脏功能、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系统、HBV-DNA,发现在11名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病毒应答,7例出现生化应答,其治疗方法与其它抗病毒药物疗效相似,其中2例应用拉米呋定的患者均有应答,作者认为这种治疗可能与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会提高疗效,在评价疗效好坏指标中,作者认为DC培养状态很重要,在培养中死亡细胞<10%的应答较好。

根据以上研究提示我们,乙肝病毒的治疗可能因为DC功能和作用的进一步认识而得到快速发展,目前虽然已经有学者应用特异性DC治疗CHB患者,但是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的评价,而对DC的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还应该进一步开展,总之,对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将会成为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DC在这中治疗策略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5 14:5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