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6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知识] 【晒病例】附一何老师一病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9-17 1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宇宙旋风 于 2013-9-17 14:36 编辑

大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腹满寒 疝宿食病脉证并治》,是温下法的代表 方。该方组方精妙,方中三味药物共奏温 散寒凝,苦辛通降之效。笔者现介绍湖南 中医药大学曹建雄教授以之治疗癥瘕病案 1例。

夏某,女,72岁,3月25日初诊。

患者2013年2月19日于正常体检时发 现CA125不明原因升高,同时伴有下腹胀 痛、胸闷、消瘦1月余,遂收入当地肿瘤 医院以明确病因及进行相应治疗。

B超提示胸腹腔有中等量的积液。抽 吸腹水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为中度分化 型癌伴胸腹腔、肺、淋巴结、骨盆髋骨转 移。患者拒行放化疗,遂寻求中医药治 疗。

刻诊:面色苍白无华,表情沉默,少 气懒言,四肢不温,下腹畏寒胀痛,大便 干结,3~4天一行,小便量少。兼见胸胁 支满,偶有咳嗽,食纳差,口淡不欲饮, 乏力,睡眠一般,舌质淡红,苔白,脉滑 紧。

综观脉症,辨为癥瘕,属阳虚饮停 证,治当温阳化饮。拟用大黄附子汤合苓 桂术甘汤加减。

组方:大黄9克,附子12克,细辛3 克,茯苓皮10克,桂枝6克,白术10克, 甘草5克,麦芽10克,山楂10克,珍珠母 10克,大腹皮10克,枳壳10克。7剂,日 一剂,水煎服,分两次服完。

4月15日二诊:患者服药后腹胀腹痛 明显减轻,无胸闷咳嗽,仍畏寒肢冷,食 纳一般,舌淡红苔白,脉滑,上方加党参 15克,鸡内金5克,灵芝15克。12剂。服 法同前。

5月6日三诊:患者诉无腹痛腹胀, 且每餐能进食少量米饭,大便两日一行, 精神状况大为好转,语气有力,言谈甚 欢,观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原方去掉桂枝、茯苓皮、白术,另加 莪术10克,全蝎5克,炮姜10克,大黄加 至10克。12剂。用法同前。

5月31日复诊: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生 活,下腹无胀痛,不畏寒,四肢温暖,饮 食、睡眠、大小便均可。舌质红苔薄白, 脉平有力。复查B超胸腹腔积液量较前明 显减少。

按:此例病人,年高久病,阳气虚 衰,气化不利,水湿内停。寒湿阻于肠 道,传导失职,大便不通,故而“不通则 痛”,证见腹胀腹痛。寒凝日久,“大实有 羸状”,故患者初诊时面色苍白无华,全 身乏力,胸闷气促,邪实蕴内,阳气不能 达表而四肢厥冷,久发则成癥。细辨其虚 实,外见虚像,实因寒积里实引起,俱见 水饮内停,病性属虚实夹杂,方从大黄附 子汤加减。

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 之”。故配以利寒湿之苓桂术甘汤,以茯 苓、桂枝温阳化气,佐以白术健脾燥湿; 炙甘草用于此方为调和诸药,助桂枝以辛 甘化阳,益气利水,合白术以健脾利湿。 标本同治,表里兼顾,使里实之邪由表去 之,由里通之。然此例病人,体弱多病, 运用此方应中病即止,通利邪实后期以补 益脾肾之药品扶助阳气,辅邪外出。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具有止血、 抑菌、降血压、降胆固醇、和排结石等作 用;附子可强心、抗炎、抗休克、抗肿 瘤、抗衰老;细辛则可解热、抗炎、镇 痛、驱毒、抗过敏等。而配伍研究发现, 大黄附子汤治疗寒积里实证,如单用大黄 则无泻下作用,与附子、细辛合用则作用 明显增强,且能改善肠道运动。此方现多 用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胆囊术后 综合症、尿毒症等属寒积里实者。

由于肿瘤病人多阳气虚衰,寒客里 实,故常用此方,且效果显著。张仲景运 用此方,不拘泥于大便不通,凡病机为阳 虚寒凝不通者皆可使用。但要注意临床需 辨明虚实,切不可生搬硬套;组方中,大 黄用量一般不超过附子,但可根据具体情 况加减,如里实较甚,可加大大黄用量。 此方仅三味药组成,作用似有单薄,临证 使用时可选择合方使用,如本例病人,运 用本方与苓桂术甘汤加减,有效缓解了患 者的症状,且标本同治,有一定的临床参 考意义。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宇宙旋风 + 1 感谢你提供病例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9 18:0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