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4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气功与针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2-1 1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气功和针灸是中医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都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气功方法还可给针灸带来一些帮助。有人研究发现,气功入静能大大提高经络感传现象和经络敏感人的出现率。这种现象向人们作了这样的提示:如果能将气功与针灸临床结合起来,有可能提高针灸临床疗效。

  其实,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论述了把气功应用于针灸临床的具体方法。如要求针灸医生应“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对待病人要平心静气,说话和蔼舒缓,以便使病人消除紧张畏惧情绪,很好地与医生配合。医生在**时精神集中,巧妙灵活地施行**手法。还要求针灸医生有很强的治神能力,指出“用针之要,勿忘其神”,“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必一其神,令志在针”。说明**得气后医者应聚精汇神,意念如一,细心体察针下的微细变化,及时调整**手法。同时还要求患者“治神”,指出:“针石者,道也,精神越,志意散,故病不愈”。有些病人接受针灸治疗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是精神外越,志意涣散,神不内守。因而要求患者“制其神,令气易行”,“必清必静,则槟气衰去”,使精神清静,气血安定。在此基础上,医生还可以适当的暗示诱导,“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通过患者的自我暗示,使得气的针感更易于向病灶传导,达到“气至病所”,取得良好的疗效。《黄帝内经》的这些论述,实际上是要求针灸医生与病人都尽量处于气功入静状态,同时利用“以意领气,意到气到”的气功原理,促进“气至病所”,来提高针灸疗效。

  近年来,国内外都有人注意到气功与针灸的密切关系,开始重新研究并提出了“无极针灸”、“意气行针法”等将气功与针灸临床相结合的独特**方法,论述了针灸医生应进行的气功锻炼和针灸时医生如何守神调气。临床实践证明,只要按照《黄帝内经》所述的方法,医生精神集中,意念如一,并要求患者精神安定、全身放松,甚至进入气功入静状态,在此基础上**并应用暗示诱导方法,使患者处于气功意守状态,促进气至病所,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4 06:5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