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79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知识] 暑——心静自然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内经主张夏“养阳”,保护体内的阳气,贪凉容易伤害体内的阳气。
暑——心静自然凉

□ 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暑”,小篆写作暑,本意是炎热,指炎热的夏季。说文:“暑,热也。”《易》系辞上:“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夏三月,此谓蕃莠,天地气交,万物华实”,《黄帝内经》对夏季这样描述,意思是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生机旺盛。植物开花结果,万物繁荣秀丽。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旺盛,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在炎热的夏季,乡村的池塘边,香樟垂柳的树阴下,有儿童在垂钓。树上的知了在不知疲倦地鸣唱。小孩子闹中取静,快乐的心情溢于言表。这是把自己关在空调房里的现代人无法获得的夏天的乐趣。在池塘边,微风让你感到清凉;与草木亲近让你感到自然的变化,季节好像在和你对话。

  “暑”在中医里是六气之一。中医认为:“暑易伤气”。在盛夏暑日,精神养生非常重要,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遭到破坏。内经主张夏“养阳”,保护体内的阳气,贪凉容易伤害体内的阳气。夏季万物处在蓬勃生长时期,天、地之气交合,人体内阳气旺盛,夏季精神调摄,应合自然界“生长”的规律,主动调节情志,保持恬静愉快心境,神清气和,“无厌于日”,使体内阳气得以渲泄。中医认为,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要神清气和,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晋代文学家养生家嵇康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这里指出了“心静自然凉”的夏季养生法。正如高骈的夏日诗中所体会到的宁静和喜乐心情:“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以欣赏的心态看万物的勃勃生机。我们还可以外出旅行、垂钓、游泳,消夏避暑等,调摄情志。

  伏暑是由暑湿之邪引起而发的急性热病。发病急骤,病势既重又缠绵难愈。中医谓中暑为“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是烈日下劳作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的,而“阴暑”是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即所谓“静而得之者为阴暑”。由于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开张,腠理疏松,人们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趋凉,如夜间露宿室外,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伤阴暑会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尤应加强防护,不可过于避热贪凉,避免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饮食上要多饮水,常喝稀饭、淡茶、菜汤、豆浆、果汁等;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还要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
2# 沙发
发表于 2009-7-31 13:59 | 只看该作者
夏季常见病南方见多
3# 板凳
发表于 2009-8-1 16:48 | 只看该作者
简单的说,防止夏季病比如中暑,最好的办法就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少食辛辣、烟酒之类的东西,就能做到无病一身轻!夏季常见病不一定是南方多见,我每天都会接待好几位中暑患者。
-----------------------
本消息发自手机[掌中爱医wap.iiyi.com]
4
发表于 2009-8-2 21:44 | 只看该作者
我自己摘回荷叶,趁鲜洗净,切片阴干,存储起来,每天就泡荷叶茶喝,解暑具体化了。大家都可以效仿。觉得口味不适应的可以加点冰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9 23:3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