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33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流] CT引导下骶管囊肿穿刺造影及抽液减压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CT引导下骶管囊肿穿刺造影及抽液减压术
                     吴春根 陈永德  李明华 娄强  顾一峰 谢添智 宋国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

    随着腰椎MRI检查的普及,骶管囊肿的检出不断增多,对有症状的囊肿的外科手术治疗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但微创的介入放射学治疗较少报道,近两年来我科收治了6例有症状的骶管囊肿,均采用CT引导下囊肿穿刺造影及抽液减压术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资料

    6例病人平均年龄47岁(26岁~78岁),男2人,女4人。术前均行腰骶椎MRI检查证实。囊肿最大纵径平均3.7cm,最大横径平均1.5cm。病人主要症状表现为骶部酸胀痛,马鞍区异常感觉,骶尾热胀感,伴臀部及大腿后侧放射痛。

二、造影及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于CT检查床上,骶部体表固定金属丝用于定位。常规螺旋扫描,分别以1mm和5mm层厚重建骨窗和软组织窗。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麻后,用22G或20G穿刺针穿刺囊肿。2例较大囊肿选用骶骨裂孔入路穿刺囊肿,另外4例根据骨窗图像选取囊肿背侧无骨性结构或骨性结构最薄的层面穿刺囊肿(图1、2)。穿刺到位后,先抽出1~5ml液体,再通过穿刺针注入1~5ml欧乃派克,等待半小时后重复扫描,观察造影剂在囊肿内和邻近腰椎蛛网膜下腔弥散情况,无论囊肿是否自由与蛛网膜下腔相通,根据三维重建计算出囊肿容积抽出相应容积的液体,之后,退针包扎穿刺点。

                                            结果

    6例骶管囊肿均成功实施穿刺造影及抽液减压术。囊肿造影后半个小时重复扫描显示2例囊肿与腰椎网膜下腔相通,表现为腰椎网膜下腔内有造影剂充盈;另外4例重复扫描未见腰椎网膜下腔内造影剂充盈,据此判断4例骶管囊肿与腰椎网膜下腔不相通。2例相通的囊肿体积较大,分别抽出液体25ml和47ml,抽出液体后未见空气进入囊腔。4例与腰椎网膜下腔不相通的囊肿体积较小,分别抽出液体2.3ml、3.5ml、5ml和6.5ml,抽出液体后可见空气进入囊腔,与残留的液体形成气液平面。手术后第2日和3个月随访两次,4例与腰椎网膜下腔不相通囊肿病人两次随访,原先的症状明显缓解,两次随访结果相仿;而2例与腰椎网膜下腔不相通的囊肿病人两次随访结果不同,术后第2日,该两例病人原先症状大部分消失,但随着时间延长,3个月后,原先的症状又逐渐复燃。这两例病人再次行囊肿抽吸术,原先症状的消失和复燃与第一次手术后表现相仿。

                                                    讨论

    骶管囊肿又称骶骨脊膜囊肿(Sacral meningeal cyst),医学文献中出现不同的术语[1-4 ],包括骶骨神经旁囊肿(Sacral perineural cyst),Tarlov囊肿( Tarlov cyst), 骶骨蛛网膜囊肿(sacral arachnoid cyst,骶骨神经根囊肿(Saral nerve root cyst)和隐匿性骶骨内脊膜突出(occult intrasacral meningocele)。骶骨脊膜囊肿认为是脊膜在骶管或骶孔内的异常扩张,根据囊肿是否与蛛网膜下腔相通分为两类,一类是蛛网膜下腔自由相通的称为神经旁囊肿或Tarlov囊肿,另一类囊肿与蛛网膜下腔缺乏自由相通称为骶骨脊膜囊肿。这两类囊肿都可因脑脊液的搏动和椎管内压的增高导致骶管或骶孔骨质的破坏和重塑。据报道,在腰椎磁共振检查中,有1.5%~5%的病人发现骶骨囊肿,70%的骶管囊肿可产生临床症状。

    对有症状的骶管囊肿,多数学者倾向于外科手术治疗,包括椎板切除术、囊肿切除术或部分切除术和显微外科切除术和硬膜成形术等,但外科手术有一定的创伤性。我们采用CT引导下囊肿穿刺造影和抽液减压术有三个目的,首先用于诊断目的,确认骶管囊肿是否于蛛网膜下腔相通,明确通道的部位和路径,用于指导外科手术;再者用于诊断性治疗,因下腰痛的病因较多,如果通过囊肿抽吸减压后,病人的症状明显缓解,则预示囊肿外科切除术的预后较好,反之,可能预后较差;最重要的目的是用于探索骶管囊肿微创介入治疗的方法,我们的6例病人通过CT引导穿刺减压后都取得较理想的短期疗效,穿刺抽吸方法创伤极小,可作为姑息治疗的方法反复使用,但对与腰椎蛛网膜下腔相通的骶管囊肿的治疗以及不相通骶管囊肿根治性介入治疗的方法需要进步研究。
2# 沙发
发表于 2009-6-9 17:1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31 20:5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