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730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炙甘草汤中“麻仁”考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1-4 2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炙甘草汤中“麻仁”考证   
朱  玲 唐德才  杨  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210029)  
摘要  从药名、基原、药化药理、临床运用等方面对《伤寒论》炙甘草汤中麻仁的原药材所作的考证,认为原书所载麻仁当以黑芝麻为是。   
关链词  伤寒论  炙甘草汤  麻仁
  炙甘草汤首见于《伤寒论》177条:“伤寒,脉结代,心悸动,炙甘草场主之”,由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斤(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荤)“’九味药组成。功能益气滋阴、补血复脉。现代主要用于治疗多种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疾患。历代医家对于其中“麻仁”的药源认识一直莫衷一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药源试加考证。
1  “麻仁”考证的原由   
历代医家对炙甘草汤中“麻仁”的认识有不同观点。清·柯琴《伤寒来苏集》中认为应用“酸枣仁”半升,并注明旧书用麻仁者误,而同是清代的另一位医家唐容川在《血证论》中引“炙甘草汤”时则认为应用“芝麻”五钱。张联曰:“津液枯搞之人,宜防二便秘涩之虑,麻仁、阿胶专主大肠之括约,免阴虚、水竭、火燥、血枯”。按此说应用“火麻仁”。    近、现代医家多从“火麻仁”之说,但细观之不难发现将“麻仁”理解为“火麻仁”,有其不妥之处,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笔误或遗漏问题。《伤寒论辞典》释《伤寒论》中“麻子仁”共出现两次,一为本方,另一为麻子仁九[2],但“麻子仁九”的组成清晰写为“麻子仁”半升而非“麻仁”。这两处“麻仁”名称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留下了怀疑的理由。从配伍上看,麻仁与阿胶、麦冬、生地诸药相配,主要取其滋阴养血之功效,但火麻仁润燥养阴之功并不明显,何以用之?从药名变化看,《中华本草》中有关“火麻仁”的异名演变是这样记载的:麻子(《本经》)、麻子仁(《伤寒论》)、麻仁(《肘后方》)[3]。若本方中“麻仁”为“火麻仁”,为何“麻仁”的别名会首见于《肘后方》而非《伤寒论》?所以不应简单地将“麻仁”理解为“火麻仁”,而需要加以考证。
2  本草源流及现代研究    、  
古今药名(包括别名)中出现与“麻仁”相关的中药有黑芝麻(胡麻见《本经》、胡麻仁见《常用中药学》1971)、火麻仁(麻仁见《肘后方》、**仁见《药材学》)、亚麻子(胡麻仁见《中药别名手册》、亚麻仁见《国药的药理学》)。亚麻始载于宋《本草图经》,比《伤寒论》晚约八百年,故“亚麻仁”肯定不是炙甘草汤中的“麻仁”。柯琴所说之酸枣仁在历代记载中均无“麻仁”之别名,仅因其对心血管系统病变有较好疗效,因此用酸枣仁应不是仲景原意。    黑芝麻是脂麻科脂麻的成熟种子,而火麻仁则是**科植物**的种子。脂麻科与**科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科,故可认为其误用应属药名的混淆而非植物形态近似造成的差谬。所以应着重从药名的演变、功效的差异及处方用意等几个角度来探讨“麻仁”的药源。   
查《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此时的主流本草仍是《神农本草经》,故有必要从《本经》开始考证黑芝麻(脂麻)、火麻仁(麻子)的本草记载,以期从中窥见端倪。   
黑芝麻原名胡麻,始载于《本经》:“味甘平,主伤中虚赢,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精髓”;《别录》云:“无毒,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延年,油微寒,利大肠”妖日华子》则曰:“补中益气,润养五脏,补肺气,止心惊”;《纲目》言其:“取其黑色入通于肾,而能润燥也”;《中华本草》记载:“补益肝肾,养血益精,润肠通便”,并于“药论”下专项讨论了黑芝麻功擅益精补血。从历代本草的记载不难发现黑芝麻是一味功擅益精养血、滋阴生津,以补益为主,兼可润肠通便的中药。现代研究认为:黑芝麻中含脂肪油45%—55%,油中含芝麻酚、维生素E、卵磷脂等成分,种子还含蛋白质、芝麻糖及少量磷、钾等。药理研究亦证实了本草所载的滋养补虚作用,而且有降血糖、降胆因醇、防止动脉硬化及通便的作用,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高血脂、高血糖的病理改变有较好的辅助治疗功效,4j。   
火麻仁,原名麻子,亦始载于《本经》:“味甘平,主补中益气,肥健不老”;《别录》云:“主中风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积血,复血脉”;《药性论》亦曰:“治大肠风热结涩及热淋”;《证类本草》言其:“利小便,去风痹”;《食性本草》则曰:“**利大小便,不宜多食,损血脉,滑精气,痉阳气”;《纲目》则记载:“利女人经脉,调大肠下痢”;《中华本草》与《药典》中均以其润燥滑肠通便为主要功效,前者并提及其利水通淋及活血作用。现代研究表明,火麻仁中含葫芦巴碱、脂肪油,油中成分为亚油酸、亚麻酸、油酸,5j,药理研究表明有缓泻及降脂、显著的降压作用,N。虽然《本经》始有“麻子”补中益气的相关记载,后又有《日华子》提及补虚劳,长肌肉,张瑶亦云:久服肥健,但后世均不宗此意,认为其功效仅限于润肠通便,况《食性本草》明言火麻仁不仅没有补益作用,而且如多食,其攻邪、利大小便的作用还可以损血脉滑精气。这对于炙甘草汤的主治病证,即气血亏虚的心脏病患者而言并不适合。细究其功效应以润肠通便为主,兼能利水通淋、活血。仲景《华伦神方》中即有火麻仁治疗大便秘结的相关记载,后世的《集验方》中亦有类似叙述,而其补虚作用却很少在临床应用。
3  方剂配伍及研究   
  《方剂学》中记载炙甘草汤,用于治疗气虚血弱的心动悸、脉结代及虚劳肺痉。方中炙甘草、参、枣,益气以补心脾,地黄、麦冬、阿胶、麻仁,甘润滋阴、养心补血、润肺生津,姜、桂、酒具有通阳复脉之功,与益气滋阴药相伍,既可温而不燥,又可使气血流通,脉道通利,共受益气复脉、滋阴补血功效。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有关的各代方论。《医方考》言:“润可滋阴故用麻仁、阿胶”;《血证论》则曰:“麦冬、生地、芝麻清润之,使桂枝雄烈之气变柔和,生血而不伤血”;《成方便读》记载:“麻仁、大枣以润内脏之枯稿”L7j。近代有人认为用麻仁旨在润肠道而非养阴血,开通下法治心病的先河。近代有人认为从现代医学来看,大便困难,腹压增大,服肌上升,心脏负担加重,易诱发心绞痛心梗以及心律失常,治疗时多给予缓泻剂,故主张用火麻仁,也从另一角度给予全新的阐释“J。纵观各家方论,“麻仁”多与麦冬、阿胶、生地等一派滋阴养血药为伍共奏滋明润燥、补血生律之功。众多方家除张联提出了用“麻仁”专主大肠之括约,防津液枯稿之人的便秘以及近代与张的类似论述外,其余均将“麻仁”与麦冬、生地等滋阴养血药相提并论,可能因为他们对“麻仁”的原物不甚明了,而又受尊古祟经之风的影响,以致人云亦云。    炙甘草场的药理研究表明可抑制多种心律失常,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促进心肌DNA和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增加脾细胞[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白的合成,抗缺氧,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特发性病窦综合症、冠心病、心绞痛、低血压等疾病L9j。从中亦能看出炙甘草场仍是一首以补虚为主的方剂。方中炙甘草、参、枣、地黄、麦冬、麻仁六味药,气、阴、血并补,更有姜、桂、酒之通阳复脉,对气血虚弱的心脏疾息甚为妥当。在以补虚为主的炙甘草场中配伍以润肠通便为主要功效的火麻仁似有些牵强。   
从以上各家方论及现代研究,不难看出炙甘草汤用“麻仁”,是取其滋阴补血、养阴润燥之功。既然以补虚作用为主,那为何不用功擅益精养血补虚的黑芝麻,却退而求其次用润燥滑肠为主的火麻仁呢?
4  结语   
  炙甘草汤功能益气滋阴,补血复脉,方中用“麻仁”意在滋阴补血、生津润燥。西医在治疗心脏病人时多给予缓泻剂,那么用“麻仁”则取其润燥滑肠之功。从古今本草及现代研究均可见黑芝麻的滋阴补血之功明显强于火麻仁,而滑肠通便作用次之。此正合方义,既能益精养血,生津润燥,又不致泻下过度耗伤阴液,同时还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心脏病患者的便秘加重病情。无论从古方释疑还是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都是合理的。对于本方的另一主治病症虚劳肺痉而言,取火麻仁之滑肠更是无法解释,相反胡麻却是治疗肺痉时的常用药物,如治疗虚热肺痉的代表方剂清燥救肺汤中即有“胡麻”。   
综上所述,从本草流传、药名的演变、药理药化、处方用意及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来看,炙甘草场中“麻仁”应为“黑芝麻”更符合仲景原意。
2# 沙发
发表于 2005-1-5 10:08 | 只看该作者
文章精辟!很有说服力!医圣泉下有知!
3# 板凳
发表于 2006-11-14 12:53 | 只看该作者
炙草汤中的麻子仁与芝麻仁,二者皆含有油脂,这是共论的,但麻子仁则行,润,通,芝麻仁则缓,润,滋,但在炙草汤中者,大有两者可选之能,子与仁,两者历来有些不同,还有认为是酸枣仁的,其亦含有油脂,亦有缓润之能,还俱养心之功,心动悸者,想是更合理些,但医圣偏偏选用了火麻仁,相比之下,我认为在炙草汤中者,是只取其行,润,通之用,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脉动结与代,阳结已无力,阴代已无气,内经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冠以伤寒二字,寒为阴邪,秉水循坎,归肾,阴,水,寒,坎,肾皆为阴性之气,从实化则闭于营阴,从虚化则营虚于水阴,心火无阴水之根而浮动,一浮一动,至脉动结与代,阳欲脱,阴欲绝,心之阴阳失养而致动与悸,动者,倾城之险,悸者,虚之甚也,脉动已结滞,滞涩复还,心悸动不安者,说明阴虚于津水,阳损于虚陷,阴已成形,阳无附依,故医圣方用,炙草汤先留住中气,以中土之气留,垂绝之气可望还,还而生根,炙草缓而静,气隋还却少动力,与麦冬,地黄,阿胶,大枣,人参之甘缓相比,皆是以救津为先,胆皆是在阳回土中的基础上,否则纯阴不纳,纯阴不受,虽甘寒救津,却可有助阴伏阳之险,津末滋则阴先绝,阴症与阴药相合之,阳不生,气不化,此时若再用胡麻仁,枣仁者亦归阴性之物,不见生升之机,医圣唯恐后人不知其意,把炙草汤放在救阴的范围内,又用桂枝,生姜,把缓留的中土之气,使辛甘化阳,还补于火之中,且胸中为气海,宗气,清气之汇,又称为大气,再分析一下土的性能,土归脾胃,又归于阴土与阳土,阴土归坤 卦,得气则动,动则一阳生于离火之中,阳土归乾卦,得气则动,动则一阴生于坎水之中,此炙草汤中,此一阳之动正是为了其救补离火之虚,使火生有根,此时最重要的是火麻仁了,润行幽门,此时虽缓且峻,刻不容缓,是以救中土之阴,与炙草相合,一为救阳于坤 土,一为救阴于乾土,且主大肠主液,大肠又与肺经为表里,六腑之气,以通为和,胃脾又为五脏六腑升降出入之枢,内经又云:升降出入,无器不入,器中气转,胃肠则虚实更替,虚以纳阳,实以化津,内经又云:阳化气 ,阴成形,清阳实腠理,浊阴归下窍,下窍者,内经又云:魄门为五脏六腑之使,此有形之浊阴升化,无形之清阳敷布:仲圣又云: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而愈,由此可知,炙草缓行以救中阳,以留垂绝之心火,火麻仁速行以救中阴,以挽垂绝之肾水,医圣之语尽在不言之中,非后人所按药理之性,若按胡麻仁,酸枣仁,柏子仁之类者,滋养之品,润燥之剂,安能与阿胶,地黄,麦冬人参,大枣之相比,此时阴液少的是阳化之气,致脉来结滞,阳少的是阴化之气,致心动悸,救阴则阴受碍,救阳则阳受碍,两难之际,医圣方求和于中土之气,阳化气以通者,火麻仁承之,空间则生,阴化液以调者,炙草以受之,医圣拳拳以存津液,甘回阳者,比比皆是,且脉,胃,神三者,尽是中洲之气,炙草汤中缓以速用,静以动用,相反相成,阴以阳用,阳以阴用,其中之变化又尽在无字之中.

[ 本帖最后由 齐敏 于 2006-11-14 16:42 编辑 ]
4
发表于 2006-11-14 14:32 | 只看该作者
因为正在看《临证指南医案》,就摘录《临证指南医案》里的几则病案,可以相互参照一下:

程(氏)伏暑深秋而发。病从里出。始如疟状。热气逼迫营分。经事不当期而来。舌光
如镜。面黯青晦。而胸痞隐痛。正气大虚。热气内闭。况乎周身皆痛。卫阳失和极矣。先拟
育阴驱热。肝风不旋。不致痉厥。五日中不兴风波。可望向安。
生地 阿胶 天冬 麦冬 麻仁 生牡蛎

某 脉虚细。夜热晨寒。烦倦口渴。汗出。脏液已亏。当春气外泄。宗内经凡元气有伤。
当与甘药之例。阴虚者用复脉汤。
炙甘草(七分) 人参(一钱) 阿胶(二钱) 火麻仁(一钱) 生地(二钱) 麦
冬(一钱)桂枝(三分) 生白芍(一钱半)

费(十一)久疟伤阴。冬季温舒。阳不潜藏。春木升举。阳更泄越。入暮寒热。晨汗始
解。而头痛口渴咳嗽。阴液损伤。阳愈炽。冬春温邪。最忌发散。谓非暴感。汗则重劫阴伤。
迫成虚劳一途。况有汗不痊。岂是表病。诊得色消肉烁。脉独气口空搏。与脉左大属外感有
别。更有见咳不已。谬为肺热。徒取清寒消痰降气之属。必致胃损变重。尝考圣训。仲景云
凡元气已伤。而病不愈者。当与甘药。则知理阳气。当推建中。顾阴液。须投复脉。乃邪少
虚多之治法。但幼科未读其书。焉得心究是理。然乎否乎。
炙甘草 鲜生地 麦冬 火麻仁 阿胶 生白芍 青蔗浆
又 由阴伤及胃。痿黄食少餐。法当补养胃阴。虚则补母之治也。见咳治肺。生气日惫
矣。 金匮麦门冬汤。

王 数年病伤不复。不饥不纳。九窍不和。都属胃病。阳土喜柔偏恶刚燥。若四君异功
等。竟是治脾之药。腑宜通即是补。甘濡润。胃气下行。则有效验。
麦冬(一钱) 火麻仁(一钱半炒) 水炙黑小甘草(五分) 生白芍(二钱)
临服入青甘蔗浆一杯。

胡(氏)经后寒热。气冲欲呕。忽又如饥。仍不能食。视其鼻准亮。咳汗气短。多药胃
伤。肝木升逆。非上焦表病。
炙甘草 小生地 芝麻仁 阿胶 麦冬 白芍 牡蛎

潘 不饥不食。假寐惊跳。心营热入。胃汁全亏。调摄十日可愈。(胃阴虚)
鲜生地 麦冬 知母 竹叶心 火麻仁 银花

叶氏的病案中有用火麻仁的地方,也有用芝麻仁的。到底用什么他有个前提,大凡阴虚的用的就是火麻仁,多数和生地麦冬同用,这也是取法于炙甘草汤。
胡(氏)案中却改用了芝麻仁,其中说“非上焦表病”,说明病入下焦才用芝麻仁。此方仍尊炙甘草汤。
从上面可以看出,炙甘草汤中其实用的就是火麻仁,而不是芝麻,后来吴鞠通的《瘟病条辩》里的加减复脉汤,更是把炙甘草汤中的参桂姜枣酒都减了,还加了芍药,成了纯阴柔之剂,其中取火麻仁就为了养阴,而不是用芝麻。麻子仁丸的润和炙甘草汤中的润并不矛盾。当然在用药时也可以根据证情选择芝麻的,同时还可以选择用枣仁。我想不必那么严格,难道照抄仲景的方才是叫用经方,改了其中的一味或者几味就不是了?这怕不是仲景的本意吧。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叮铛浪子+1说的好,经方也是要活用的,因人而异
收到1朵
5
发表于 2006-11-14 14:51 | 只看该作者
取各家之长,学习活用经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25 01:1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