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06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复] 鼓气咬合法确定无牙颌正中关系位的临床效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2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鼓气咬合法确定无牙颌正中关系位的临床效果
  无牙颌病人正中关系位的正确确定是全口义齿修复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确定无牙颌正中关系的方法很多,如:下颌运动轨迹扫描仪(MKG)[1],哥德式弓法[2]等。这些方法虽准确,但只适用于科研和特殊病人,而传统的卷舌法、吞咽法、后牙自然咬合法[3]主要依赖病人的主观理解、配合,对一些配合欠佳的病人,临床医师在确定正中关系时遇到一定的难度,本文采用鼓气法确定31例病人的正中关系,取得满意效果,并对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
  材料和方法
  1 病例选择 门诊病人31例(无牙颌21例,单颌牙列缺失10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6岁(男18例,女13例)。所有病人牙列缺失三个月以上,牙槽骨吸收稳定。其中10例曾经使用过一付全口义齿,要求重新修复。
  2 临床用材料 贺利氏藻酸盐印模材,自凝牙托粉和单体,分离剂,齿科石膏粉,蜡片,平面规,酒精灯,功能架,Beyer树脂牙,烫蜡勺等。
  3 实验方法
  3.1 31例病人按常规取上下颌功能性印模,分别制作约2mm厚的自凝塑料暂基托,脱模后磨钝边缘。
  3.2 鼓气法确定正中关系位的步骤
  按常规每位无牙颌病人在暂基托上制作上颌蜡堤,确定平面,刻上标志线(中线、口角线、唇高线)。在相当于位置,刻出两条互不平行的深约3mm的“V”型沟,引入病人口内。试戴下颌暂基托,有一定的固位力,嘱病人自然闭合上下唇,双颊对称鼓气,同时作咬合训练。此时,医师观察病人口周及双颊软组织对称程度,如果病人下颌在咬合运动中稍有偏位,鼓满气的口周及双颊组织会有明显的变化,医师可借此判定是否处于正中位,并给予病人正确指导。取出下颌暂基托,将烘软的两根蜡条(宽约6~8mm,高约10mm)固定于下颌暂基托上相当于位置上,趁软引入病人口内,按上述操作嘱病人鼓气情况下做后牙正中咬合,同时观察并记录面部下三分之一垂直距离,合适后停止咬合。取出咬合记录常规上架,排牙,试戴,检查并记录关系情况。
  3.3 试戴合适后,磨除暂基托的倒凹区以便于脱模,硬区部位的基托组织面要进行缓冲,脱模难度较大的暂基托可参照其倒凹情况在组织面上磨出1~2条深约1.5mm的沟,便于将暂基托取下而不损坏模型。在暂基托上放少许印模材料,二次印模,灌制石膏模型,装盒、烫盒、取出暂基托和印模材料、常规填料成型义齿。
  结果
  31例病人采用鼓气法确定其正中关系位,经排牙、试戴后,除有2例关系出现错外,29例为正中关系,成功率达93.5%。戴义齿后,临床检查病人的面部外形协调,嘱病人反复咬合时,指感双侧外耳道前壁撞力均等,手感双侧颞肌前部收缩力近于等大。戴义齿一年后随访到25例,效果良好。
  讨论
  确定无牙颌正中关系位有许多传统、可靠的方法,但各有其优缺点。临床上常用的吞咽法,虽然准确,但对一些敏感病人有时会出现操作上的困难。在暂基托未放入口内之前,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尚能较好完成,当基托和蜡堤引入口腔后出现异物感,恶心,部分病人难以完成吞咽动作。
  卷舌法由于病人的舌活动度不同,以及有些老年病人反应迟钝,在做卷舌后舔动作时,关系出现远中错,难以达到预定要求。而后牙自然咬合法虽是一种生理方法,但对长期习惯了偏侧咀嚼的病人在临床上确定正中关系时会遇到一定困难。
  作者在实践过程中,将自然咬合法的优点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方法--鼓气咬合法,通过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病人易理解、易掌握的生理性方法。当病人的口腔对称鼓气时,唇及口腔粘膜与口周围组织的感受器把冲动传到三叉神经感觉核,又传到丘脑,再达大脑,然后通过三叉神经运动核,经三叉神经运动纤维传到咀嚼肌,控制下颌处于非自主的正中位置,再通过病人的自然咬合,达到正中关系位[1]。本法的要求是预成托有一定的固位力。上述未成功2例就是由于下颌暂基托固位欠佳所致,经加衬后取得较好固位。总之,采用鼓气咬合法,使用暂基托,加工工序上稍有复杂,但在排牙试戴后,将暂基托作为个别托盘,加少许印模材料,再次印模,最终完成的全口义齿取得了更好的固位力,符合Gordon[4]所认为的用成品托盘取模时,各部位托盘间隙不等,导致各部位印模厚度不同,不同印模厚度可使石膏模型的尺寸发生变化而失准,建议用自凝塑料制作个别托盘取模的观点。
  此外,作者还发现在确定无牙颌正中关系位时,无论采用何种传统方法,将下颌软蜡堤固定于位,更有利于病人咬合取得正中关系位,该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探讨。
2# 沙发
发表于 2008-7-30 21:34 | 只看该作者
恩~~~~~~~~~此法不错啊!!!
虽然麻烦点,但值得推广,学习了
3# 板凳
发表于 2008-7-31 19:35 | 只看该作者
鼓吹法,嗯,没试过,会去尝试一下,:handshake
4
发表于 2008-7-31 2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头试试
5
发表于 2008-8-1 21:36 | 只看该作者
要试试!
6
发表于 2008-8-6 23:49 | 只看该作者
还是觉得有点麻烦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3朵
7
发表于 2010-7-4 20:55 | 只看该作者
还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9 08:1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