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24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介入疗法以最小创伤换最好疗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1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修水管原理引领人性化医学趋势介入疗法以最小创伤换最好疗效

  美国医生布鲁克斯1930年碰到一位外伤导致颈动脉出血的病人。手术时,布鲁克斯灵光一现,切下病人的一小条肌肉,堵住破裂的血管。这个原理说穿了就像修水管一样,哪里漏了就在哪里堵上。

  布鲁克斯可能不会想到,他这个信手拈来的操作在经过了大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后,成为一种能为患者免去开刀痛苦的新型治疗方式——介入疗法,已广泛用于肿瘤、心脏、神经内科等方面。现在的医学专家认为,它是与外科、内科并列的三大医学技术之一,并引领着“以最小创伤换取最好疗效”的人性化医学趋势。


  介入治疗最早用于治肿瘤

  中晚期肝癌病人首选介入疗法

  医学界给介入治疗的专业解释是: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插管,对患者的血管造影,采集病理学、生理学、细胞学、生化学检查资料,进行药物灌注、血管栓塞或扩张形成及体腔引流等非外科手术方法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

  更形象一点,可以这么理解:在皮肤上开一个几毫米的口子,然后插一根特殊的导管进去,根据B超或是血管造影机等设备里显示的图像,让导管一直伸到需要治疗的部位。导管相当于医生延长的手,想要做什么治疗,只管加在导管上就行了。比如,想了解更详细的病情,可以在导管头上放一个*;想用药,就把药物加在导管里;还可以给导管加上激光、射频、微波等各种物理方法;所有这些治疗手段都能通过导管直接作用在患病部位。

  介入治疗刚刚进入国内时,主要用于肿瘤,尤其是肝癌和肺癌的治疗。外科手术开不掉,内科吃药化疗等效果也不好,那就试试介入治疗,“说实话,当时有点死马当活马医的意思”。但是经过近30年的临床实践,介入治疗已成为不少疾病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案。

  

  中晚期肝癌病人首选介入疗法

  先来说说有“癌中之王”的肝癌。

  肝癌的介入治疗,是从大腿根部的股动脉**一根导管,在血管造影机的导引下,把导管一直送到肝动脉,然后在导管里注射相应的化疗药物和栓塞剂。

  化疗药物的作用,与癌症治疗平时所用的静脉注射化疗原理一样,不同的是它直接在恶性肿瘤上起作用,效果更显著,对周围正常细胞的损害也相对小一些。

  栓塞药物则是为了堵住供给肿瘤生长营养的血管。肝癌血供非常丰富,而且单一,只要堵住血管,肿瘤也会因为缺血、缺氧,加速死亡。

  这种治疗方法已获得医学界的普遍认同。统计资料显示,中期或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5年生存率接近手术;再比较一年生存率和三年生存率,两者相差不大。因此,对于晚期、肿瘤位置特殊或年纪太大不适合开腹手术的肝癌患者来说,介入治疗是第一选择。

  同样,和肝癌性质相同的肺癌、胃癌、大肠癌、胰腺癌、肾癌、妇科肿瘤及骨肿瘤等体内实质肿瘤,介入治疗也有不错的效果。另外在动脉里打栓塞剂,还能治疗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

  现在只要病例适合,几乎所有的肿瘤都可以用这种创伤小、效果好的方法治疗,对于做不了或者经不起大手术的患者来说,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放个支架把血管撑开来

  心血管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冠心病是其中最常见的。它是心脏上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的疾病。目前,仅靠口服药物不能治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冠状动脉搭桥术,这种开胸手术,要在身体其他部位移植一根血管到冠状动脉,不仅创伤大,还有一定的危险。

  现在介入治疗已绝大部分代替了这一手术。在大腿根部开一小口,插入导管直达冠状狭窄的部位。导管头上带有一个球囊动脉装置,到达被血块堵住的冠状动脉时,医生加压把球囊撑开。球囊一挤,血块就碎了,然后放入网状支架,用它把狭窄血管撑开来,血流就能正常通过了。手术时患者不需要麻醉,术后两天就能出院。

  利用这一技术,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每年挽救近百位危重急心肌梗塞患者的生命。同时还用各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自动除颤起搏器治疗心律紊乱的致命性心律失常,三腔起搏心脏再同步化等技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等。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以前只有通过开胸治疗,手术时还要做体外循环,最终胸部还留下永久性的手术疤痕。介入治疗的发展改变了这一现状,通过导管在心脏缺损部位植入一特定的封堵器就行了,目前,动脉导管未闭、房间膈缺损、室间膈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都用得到这个办法。

  类似消除血块然后放支架的介入技术还可治疗其他部位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疾病,如肾性高血压、颈动脉狭窄和闭塞、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等。

  

  难做的脑科手术更有保障

  自从介入治疗进入神经科领域,一些复杂的脑血管疾病就有了更为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病人也免受手术痛苦。

  神经介入治疗在省人民医院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种方法是在X线下,经过血管,借助导引器械(针、导管、导丝)递送特殊材料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病变部位,如动脉狭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急性脑梗塞以及头颈部肿瘤。

  以非常容易致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例。这种病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增厚及弹性下降,使血管变狭窄甚至闭塞。如果是最重要的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死亡率几乎是100%。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如果发病10小时内通过介入治疗用药或是消除栓塞,就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另外还可以用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进行血管内溶栓,腔内血管扩张形成术等。

  再把介入技术和耳鼻喉科、头面部整形科等学科联手,以往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如巨大的、位于功能区或手术达不到的脑、脊髓动静脉畸形、硬膜动静脉瘘、颅内巨大动脉瘤等都能有效治疗;以前需要手术治疗的颈动脉海绵窦瘘不用开刀。

  哪里出血就堵哪里

  布鲁克斯直接堵住出血口的直观操作,现在仍是介入治疗中的重要一块,当然技术更为先进了。

  比如由于炎症、肿瘤、外伤、先天等因素,体内动脉血管破裂,突然出现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如果经过内科用药等保守治疗效果还不明显者,就要考虑应用更为直接有效的介入治疗。通过局部的动脉血管造影,先找到破裂的血管,再把裂口堵住或是直接灌注药物,就能迅速止血。

  大咯血、外伤性大出血、产后大出血、消化道出血、肝脾破裂,肾破裂,骨盆外伤后出血及产科出血等都可以用这个方法。

  

  胆道梗阻术后不用挂袋子

  人体内有动脉、静脉、胆道、食道、肠道、尿道、气管等空腔脏器,担当着不同物质的输送任务。因为疾病出现阻塞时,都会出现相应症状:如胆道梗阻会出现黄疸,下肢动脉阻塞会出现下肢无力、皮肤发冷、酸痛,静脉阻塞会出现浮肿,食道狭窄就吃不下饭等。

  比起以往的手术方法,介入治疗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胆道梗阻为例,以往手术后,还要插上管子,然后挂一个袋子在身上,盛流出来的胆汁。现在,通过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技术,就可以重新开通阻塞的腔道,解除症状。

  

  把囊液抽掉肿块就变小了

  除了灌注药物、放支架,介入技术还能把多余的体液引流出来,最典型的代表是肝囊肿或肾囊肿。

  这些囊肿虽然是良性病变,但随着囊肿的不断增大会引起局部疼痛,还会压迫周围器官,使它受损或衰竭。外科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介入治疗的方法就简单得多了。在B超引导下,一针穿到囊肿内,将囊液抽吸掉,再注入硬化剂即可,同样达到了治疗目的。

  

  选介入治疗应看性价比

  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介入症适应症的治疗规范,但这无疑是为患者提供了多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比如子宫肌瘤,可以采用介入栓塞治疗,也可以手术治疗,再小一些的甚至可以观察随访暂时不治疗。到底选择哪一套方案,还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

  大家也可以从性价比这个角度来考虑一下。比如恶性肿瘤,介入治疗一次的费用大约是10000元左右,一个月一次,普通肝癌要做两到三次。从单次来看,费用比化疗贵,但总价差得并不多,而病人相对来说所受的痛苦就要小得多。因此,只要适合,很多医生都会向大家推荐介入治疗。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大鹏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8-6-4 23:59 | 只看该作者
我现在是搞普外的  刚毕业的时候搞了一年多介入!楼主说的挺详细的了,介入现在已经几乎渗入到各个学科当中了!
3# 板凳
发表于 2008-6-5 13:58 | 只看该作者
是的,介入很有前途
4
发表于 2008-6-5 16:17 | 只看该作者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治疗手段合理选择。
5
发表于 2008-6-5 16:21 | 只看该作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出自 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 本帖最后由 明·路西法 于 2008-6-5 16:26 编辑 ]
6
发表于 2016-9-5 22:23 | 只看该作者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治疗手段合理选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9 13:5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