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22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名医名方:腰舒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2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组成] 党参10g,当归10g,狗脊20g,丹参10g,川牛膝10g,制川乌6g(先煎1小时),桑寄生10g,熟地10g,全蝎粉3g(装胶囊用药汁分三次吞服)。
  [加减] 风寒痹阻型加羌活10g,秦艽12g,防风10g,细辛3g;寒湿痹阻型加肉桂10g,鹿角胶20g,细辛3g;湿热痹阻型去川乌加苍术12g,黄柏10g,薏苡仁30g,茵陈10g;气滞血瘀者加甲珠10g,川芎10g;肝肾不足型偏肾阴虚者去川乌加山茱萸12g,女贞子15g,旱莲草10g;偏肾阳虚者加肉苁蓉12g,淫羊藿10g,仙茅10g。
  [煎服法] 水煎三次,将三次药汁混合,分三次温服,日一剂。十剂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二天。
  [功能] 补肝肾、益气血、祛寒湿、通经络。
  [主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
  [方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腰痛连膝”、“肾亏”、“痹证”等范畴。肝肾亏虚、风寒湿邪外袭或跌仆损伤皆可致腰部气血瘀滞,经脉闭塞,阻滞不通而发病。肾虚为病发之根本,痹、伤为标,瘀血贯穿病之始终。肾虚不能控制和约束椎体的结构形态,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对神经根或马尾神经产生机械性压迫或**;另一方面病变部位还产生化学性变化,释放出含糖蛋白、蛋白及类组胺物质,使神经产生水肿和无菌性炎症而出现腰腿疼痛诸证。病变椎体局部的静脉瘀血所致的微循环障碍,也是神经根压迫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
  用腰舒汤治疗此病,方中杜仲、桑寄生、狗脊、川牛膝为君,以补肝肾、壮筋骨、益气血、除风湿;当归、党参、熟地为臣,以补气养血;全蝎、制川乌通经络、祛寒湿以镇痛;再佐以丹参以其寒凉之性防温热太过,还能增强其养血活血之力。诸药共奏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通经络之功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明,补肾药物具有调节机体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能较好的改善骨关节退化趋向;活血通络药物能扩张血管、减少血小板及红细胞凝聚、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消除炎性反应和周围组织水肿,促进新陈代谢和加速致痛物质的吸收,有利于骨关节、软组织、神经的恢复。
2# 沙发
发表于 2007-11-4 22:32 | 只看该作者

名医名方:腰舒汤

腰椎骨质增生亦称腰椎肥大性脊柱炎、腰椎退行性脊椎炎、腰椎老年性脊椎炎、腰椎骨关节病等。其特征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并在椎体边缘有骨赘形成,退行性变发生在椎体、椎间盘和椎间关节。笔者近半年来随从甘肃中医学院骨伤科专家宋敏教授,在临床上采用中药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骨质增生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我们随机选取腰椎骨质增生病例共28例,全部病例均经腰椎X线摄片确诊为腰部骨质增生。患者均有腰部疼痛,以钝痛为主,劳累或阴天时加重;晨间起床时腰部僵硬。查体可见部分患者腰椎轻度侧弯,腰椎两侧肌肉有僵硬,诸压痛明显,腰椎曲度异常,脊柱前后伸屈活动受限。X线片显示椎间隙变窄或不对称,且椎体前、后缘有唇状骨质增生,严重者形成骨桥。
  治疗方法采取中药内服、中药熏洗、手法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中药内服  补肾壮筋汤加减: 熟地黄15g,当归12g,川牛膝12g,茯苓9g,山萸肉12g,杜仲12g,白芍12g,青皮9g,五加皮12g。年老体弱、肝肾亏虚者加桑寄生12g,川续断12g,骨碎补12g,狗脊9g;疼痛严重,入夜甚者加蜈蚣2条,全虫6g;腰部活动不利者加鸡血藤12g,伸筋草、透骨草各12g;寒胜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各9g,细辛3g;风胜者加防风12g,威灵仙30g,羌活9g;气虚者加生黄芪30g,炙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5剂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
  中药熏洗  海桐皮汤组成川椒30g,归尾15g,透骨草12g,红花12g,威灵仙30g,海桐皮12g,防风9g,白芷6g,乳香、没药各9g,甘草6g。共为细末,布袋装,放入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吉林亮达  DXZ~1型)中进行患腰部熏洗。每次40分钟,每天1次,半月为1疗程。
  手法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旁侧,两手掌或肘部自上而下反复轻柔地推揉或按压腰部髂棘肌两侧及腰骶部8~10分钟左右,使腰部的肌肉充分放松。治疗手法以压腰扳腿法和侧扳法为主。压腰扳腿法即术者一手按其腰部,另一手肘关节屈曲,用前臂抱住患者一侧大腿下部,将下肢向后上抱起,两手配合,一手向下按压腰骶部,另一手托其大腿向上扳腿,有节奏使下肢一起一落,每侧做3~5次。侧扳法是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曲髋屈膝,健侧髋、膝关节伸直,术者立于背侧,一手肘关节推臀,一手肘部扳肩,两手相对用力,使上身旋后,骨盆旋前,反复活动腰椎左右各一次。最后患者仰卧位,两手抓住床头,牵抖下肢,治疗结束后让患者平卧两分钟左右。每2天做1次,每次共15分钟左右,半月为1疗程。
  经过治疗后,临床痊愈23例,显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其中1例因不慎扭伤致复发。
  二、讨论
  发病因素  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系人体为适应力的变化,维持关节内外平衡而产生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实质上是一种生理代偿性改变。一般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有: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分泌、免疫和骨代谢等发生衰老性改变,椎间盘逐渐发生退行性变;第二是异常应力作用,即外力致伤,包括急性损伤、慢性劳损及慢性积累性损伤,致使椎间关节内应力失衡,引起腰椎退变、增生和椎间关节不稳定等。除此之外,多数学者支持以下两种学说:一是以骨内静脉瘀滞为特征的骨血流动力异常及由此所致的骨内高压的“骨内静脉瘀滞及骨内高压学说”;二是由于关节内部力平衡失调所造成的“关节内部力平衡失调学说”。
  治疗机理  在中药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过程中,中药内服具有活血祛瘀、除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关节的作用。我国著名中医专家朱良春教授认为:骨碎补可以延缓关节软骨退变,抑制骨质增生,川续断则可以引诸药直达病所。中药熏蒸疗法是通过加热熏洗和热敷所产生的热效应和药物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使药物通过开泄的腠理直达病所,共同发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行气通络、补肾壮腰而止痛之作用。中药熏洗则具有散寒通利关节、消肿止痛的作用。手法治疗可起到舒筋活血、缓解肌肉痉挛疼痛,增强腰部活动度的作用,但应注意手法宜轻柔。熏洗同时配合手法可以增加药物渗透作用,以增强治疗效果。以上治疗方法符合腰椎骨质增生的病因病理,故能有效缓解腰椎骨质增生所产生的疼痛及功能障碍,能改善症状,消除体征,甚至彻底治愈的目的。
  体会  腰椎骨质增生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目前尚未统一规范的定义,尚需进一步探讨。现代研究表明,其实质均是关节软骨发生退变,继之以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发生增殖性新骨形成的一种关节病变。在中医治疗方面,多数学者主张内外结合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我们在临床上运用中医经典中的“肾主骨”、“肾之合骨也”、“肾生骨髓”、“治肾亦即治骨”理论作为用药的基本原则,对骨质增生治疗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活血祛瘀为主要方法进行治疗,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本病通过X线正侧位片就可以明确诊断,但由于影像学的改变与本病临床体征不成正比,临床上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必须仔细检查分析。同时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劳损、腰椎椎管狭窄症、强直性脊柱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等腰部病变相鉴别,以防因误治失治而延误病情。在疾病的恢复期则应指导患者积极主动进行自我功能锻炼,主要有仰卧撑腰式、飞燕点水式和扶膝转腰式等,这有助于腰部功能和肌肉力量的恢复。但要注意动作要缓和轻柔,量力而行,切忌做大幅度和高强度动作的锻炼,以防造成外伤。
3# 板凳
发表于 2007-11-4 22:33 | 只看该作者

名医名方:腰舒汤

两膝酸痛为常见多发病,妇女尤其是老妇人多患之,不少人难于治愈。中医认为,除骨伤科外,此症多属血虚、肾亏或兼风湿所致。现介绍一民间外治此症的验方,多年来经笔者临床实践,疗效确切,患者不妨一试。
  处方与用法:桂枝尖、生姜、葱白须(只取须,不要葱白头)共三味,视患部的面积大小和病的轻重程度选取药量,按桂枝尖1份、生姜3份、葱须2份的比例配伍,煎水洗患脚。每天1~2次,可坚持多洗几天,直至痊愈为止。
  治疗期间及愈后两三个月内,忌食茶、绿豆、羊肉等食物,严禁房事。
4
发表于 2007-11-4 22:35 | 只看该作者

名医名方:腰舒汤

落枕多是由于睡眠时头部处于过高或过低的位置,致使颈项部肌被牵拉所伤、脉络受损所致。我采用**悬钟穴治疗落枕,效果显著,简介如下:
  [取穴]:外踝尖上3寸,当腓骨后缘与腓骨长、短肌腱之间凹陷处取之。
  [**方法]:取穴左右悬钟或单侧一穴均可,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一日一次,一般1~3次即愈。
  病案举例
  病案1  汪某,男,33岁,2005年2月28日初诊。患者当日起床后,即感颈项强痛,不能旋转活动而来请求针灸治疗。经检查局部无红肿,无寒热,其他亦无异常,诊为落枕。即取左悬钟,针下痛止,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一次而愈。
  病案2  姜某,女,46岁,2006年3月15日初诊。自诉10余天前,起床后颈项强痛不能转动,经治疗效果不佳,继而左臂亦痛不能抬举。检查局部无红肿,全身其他情况良好,诊为落枕。遂取右悬钟,针下痛止,并能转动颈项,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后臂可伸举,连针3天,***告谢已愈。
5
发表于 2007-11-4 22:36 | 只看该作者

名医名方:腰舒汤

用小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是较新的一种方法。颈部肌群因劳损导致的痉挛、挛缩和结疤与颈椎小关节紊乱是引起颈源性头痛的两大重要病因。序贯四法的治疗是用针刀松解痉挛和挛缩的颈部肌群和被卡压的颈神经后支,并以手法矫治颈椎小关节紊乱。
  根据颈源性头痛的三个诊断依据(1.根据头痛的部位、性质、体征,除外其他可致头痛的器质性病变;2.枕项三角区、颈椎旁、枕神经、头部压等部位有压痛点;3.在X线五位片中找到颈椎小关节紊乱、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我们自1998年7月至2001年6月,选取我院颈椎病门诊记录完整的以头痛为主诉就诊的病例共80例,分为针刀序贯四法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多伴有眩晕、头昏,颈僵痛、肩痛,眼胀、视觉障碍,耳鸣、平衡障碍。颈肩背部有压痛点。
  治疗时治疗组采用针刀为主的序贯四法,具体操作方法是:
  1.压痛点阻滞。0.5%利多卡因+**5mg+维生素B12500ug,用5号细穿刺针注射,每治疗点1~1.5ml。
  2.针刀疗法。根据不同部位病理改变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刀法组合,切开肿胀的后关节突关节囊、剥离松解被卡压的颈神经后支、松解颈部肌筋膜中挛缩的硬性条索、切碎痛性结节,这是序贯四法中最主要和关键的治疗方法。
  3.手法矫治。在以上两个步骤的基础上结合病症及X线改变,针对性地采用仰卧旋转复位,或拔伸钳式复位,牵引下推压复位等手法矫治颈椎小关节紊乱。
  4.颈围固定。每周一次,两次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治疗方法合用除针刀疗法以外的其他三种方法。每周阻滞1次,手法1次,颈围固定并连续牵引15次(每天1次)为一疗程。
  两组病例均不服用消炎镇痛药物。
  经过治疗后,针刀序贯四法组治愈率73.4%,总有效率97.8%。对照组治愈率22.9%,总有效率8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1.颈源性头痛是医学界古老的新课题,有的专家承认,有的专家则不接受。1988年国际头痛分类将头痛分为十三类,冠以头痛的病因名计达80余个,没有颈性头痛的概念。过去称之为“神经性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耳神经痛”,而忽视了颈椎病因,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对颈椎X线影像的认识过于传统和粗略。国内游国雄曾报告6例颈性偏头痛,提出了与一般偏头痛的6个鉴别点。山东潘之清对100例颈性头痛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进行研究,认为寰枢椎损伤及失稳是颈性头痛的首要因素。1995年Boduck指出颈椎退行性变和肌肉痉挛是颈源性头痛的直接病因,他认为颈源性头痛也可称为颈神经后支源性头痛。近来有学者将颈源性头痛称为高位颈神经根性颈椎病。本组临床资料提示颈源性头痛是一组常见病、多发病,其流行特点与颈椎病相一致。
  2.颈源性头痛根据受累部位可分为神经源性、肌源性和血管源性头痛。高位颈神经后支包括颈1~4与颈源性头痛关系密切。第2颈神经从椎板间隙中出来,其后支分出内侧支、外侧支、上交通支、下交通支和头下斜肌支。内侧支与来自第3颈神经的纤维共同组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这些神经是导致颈源性头痛的主要神经。如果颈部肌群的痉挛、挛缩或关节突关节紊乱,均可使颈神经后支及其分支在通过骨性纤维管或在颈部肌群腱{BANNED}叉纤维中转折走行处受到卡压或**。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继发的骨质增生、椎体移位及非菌性炎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椎-基底动脉的血液{MOD},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
  3.针刀序贯四法强调的是四个步骤的先后顺序和彼此连贯,前一步骤为后一步骤打下基础,后一步骤进一步发挥前一步骤的治疗作用。以针刀为主的序贯四法能从根本上纠正颈源性头痛的病理改变,从临床结果来看,其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疗法,且疗效巩固。
  对于颈源性头痛患者,在采用针刀为主序贯四法治疗后,最好能坚持“颈部肌群调衡保健操”,以达到防止再次粘连结疤,并平衡肌力,锻炼颈神经及椎动脉,巩固疗效。
6
发表于 2007-11-4 22:39 | 只看该作者

名医名方:腰舒汤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段脊柱慢行性变,常在中年以后发生,男性多于女性。病人常以颈肩臂痛、头痛、头晕、耳鸣等为主诉而就诊。其主要原因是颈椎椎间盘退变,椎体间松动,椎体缘骨质增生,压迫和**了神经根、颈段脊髓、自主神经、椎动脉及邻近软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颈部伤筋后,又复感风寒湿邪所致的“痹证”,治以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现介绍三种简单易行的中药外治法,患者不妨试一试。
  中药外敷法  当归、川芎、葛根、红花、白芷、羌活、乳香、没药、伸筋草、大腹皮、泽泻、丹参、透骨草、威灵仙、熟地黄各50g,桂枝、麻黄、白芍、川乌各30g,细辛25g,全蝎20g。先将上述诸药共研成细末,混匀,每次取50~100g,陈醋调匀,放置20~30分钟后外敷于颈后部,敷药后用灯照射30分钟,每天一次,15天为一疗程。
  中药泡酒外涂法  威灵仙50g,当归、细辛、乳香、姜黄、丹参、白芷、透骨草、自然铜、木瓜各15g,三七10g,冰片、紫草各5g,蜈蚣3条。先将上述诸药浸泡于2000ml的75%酒精中,4天后过滤,药液装瓶收贮,过滤后的药渣再用2000ml的75℅酒精浸泡4天后再次过滤,再将两次制成的药液混合搅匀即可。用时取药酒适量揉涂增生椎体所对应的颈部两侧及肩背部软组织,每天3次。
  中药托敷法  威灵仙、当归、赤芍各12g,五加皮、五味子、生山楂各15g,红花、羌活、独活、防风各10g,制附子5g,花椒30g。将上述诸药装入纱布袋内,扎紧,放入瓷盆内,加水煎煮30分钟,稍放凉,托敷患部,每次30分钟,每天2次。每剂药可连用2天,15天为一疗程。
7
发表于 2007-11-5 13:53 | 只看该作者

名医名方:腰舒汤

内容不错~楼主辛苦了:)
8
发表于 2007-11-5 15:23 | 只看该作者

名医名方:腰舒汤

好帖!谢谢分享:handshake
9
发表于 2007-11-6 10:14 | 只看该作者

名医名方:腰舒汤

谢谢楼主,不错的贴子,介绍的非常细致,楼主辛苦了.
10
发表于 2007-11-7 22:49 | 只看该作者

名医名方:腰舒汤

谢谢,学习
11
发表于 2009-4-24 15:44 | 只看该作者

名医名方:腰舒汤

谢谢分享
12
发表于 2009-4-25 21:59 | 只看该作者

名医名方:腰舒汤

好东东
13
发表于 2009-4-26 10:18 | 只看该作者

名医名方:腰舒汤

谢谢分享
14
发表于 2009-4-26 10:52 | 只看该作者

名医名方:腰舒汤

楼主辛苦了,谢谢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4 23:3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