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98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讨论] 抗痨期间出现淋巴结核,怎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8-2 2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肺结核病人,抗痨治疗期间出现淋巴结结核,是用的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乙胺丁醇,还有猫爪草是否应更换药物啊?有其他好的治疗方法吗?

[ 本帖最后由 sakusicoco 于 2007-8-5 20:33 编辑 ]
2# 沙发
发表于 2007-8-2 22:16 | 只看该作者
1   结核菌培养加药敏
2   局部淋巴结注药
3   淋巴结切除
4   你说的病史不是很详细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sakusicoco+2感谢提供帮助 ,送花香香~~
收到2朵
3# 板凳
发表于 2007-8-5 23:23 | 只看该作者
不考虑耐药的情况下暂时不换药
继续4联
4
发表于 2007-8-6 10:28 | 只看该作者
赫氏反应(Jarisch-Herxheimer rcaetion)最早由奥地利皮肤病学家Jarisch Adolf Herxheimer、Karl Herxheimer两兄弟在应用汞、***及铋治疗梅毒过程中发现,患者表现为高热、大汗、盗汗、恶心及呕吐症状,皮肤病变扩大、恶化等,随着治疗进程的继续上述反应消失、缓解,表现为一过性、暂时性“恶化”,此反应因发现者而命名[1]。


  临床上应用抗生素治疗其他疾病过程中亦可见此反应发生,如应用青霉素治疗钩端螺旋体病、鼠咬热及热带莓疹等疾病时[2]。此类似反应发生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过程中,为便于区分简称类赫氏反应[3]。


  类赫氏反应通常发生在抗结核治疗1~3月内。发生机理众说不一,多认为与变态反应、干酪物质吸入性肺炎、结核病自然病程等因素有关。应用含异烟肼(H)、利福平(R)方案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大量结核菌短期内被杀死,结核菌菌体抗原成分如蛋白质、磷脂等作用于高敏状态的机体组织而诱发肺内、肺外变态反应;有病理报告认为肺内病灶增多为干酪物质吸入致吸入性肺炎[4];正处在进展期的肺结核患者,渗出、增殖、干酪坏死等不同病理改变可同时存在,以至于胸部X线表现为多形态改变,一些部位病灶吸收好转,另外部位新病灶出现显示增多恶化。其中变态反应学说被临床普遍接受[5]。


  类赫氏反应病理改变主要为病灶中毛细血管扩张,中性粒细胞渗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聚集[6,7],结节形成及病灶坏死,多累及肺血管、浆膜和淋巴结,表现为肺部病灶增多增大、浆膜腔积液、增多或新生淋巴结肿大。新出现病灶内、浆膜腔积液中无结核菌存在。


  临床表现为高热等结核中毒症状加重,肺部结核病灶增多增大,新出现胸膜腔、心包、腹膜腔等浆膜腔积液或原有浆膜腔积液量增多,颈部、肺门和(或)纵隔、腹腔新生淋巴结肿大或原有淋巴结肿大急剧增大、软化。


  类赫氏反应的诊断依据如下5点:①初治活动性肺结核,应用含H及R强有力方案抗结核治疗过程中、3个月内出现者。②抗结核治疗临床症状改善后、浆膜腔积液有吸收减少后、部分病人X线胸片肺部病灶有吸收缩小后再出现者。③继续原方案抗痨化疗1~3月,“恶化”表现逐渐改善者。④“恶化”期间痰菌已阴转者仍不能检出结核杆菌、痰菌减少者继续减少直至阴转、浆膜腔积液中不能检出结核杆菌、淋巴结穿刺、活检均不能检出结核杆菌。⑤排除结核菌以外病原体感染、非药物性过敏性肺炎、非药物反应及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
       在老年病人中还应注意排除恶性肿瘤可能。其反应中的淋巴结肿大、病灶增多,胸膜炎表现均易于肿瘤的转移和破坏相混淆。因此,老年患者出现反应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反复动态行胸片、CT及MRI肿瘤标志物及细胞学检查,进行淋巴结穿刺、活检,胸腔穿刺或胸膜活检,必要时手术探查。近年肺结核合并肺癌报道增多,且多见于老年。因此,对已确诊为肺结核的老年患者,在治疗中发生类赫氏反应时,在严格排除肿瘤同时,应坚持抗结核化疗。化疗有效可作为确诊依,在结核病化疗中尤其在强化期遇此情况,可短期试用激素,作为临床鉴别诊断的参考
"注意是不是类赫氏反应"

[ 本帖最后由 秦西临 于 2007-8-6 10:30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5 11:2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