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8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显微手足外科] 显微外科技术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断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1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转贴请注明出处

一、肌腱营养及腱鞘修复
  指屈肌腱损伤修复后易发生肌腱粘连,严重影响手指的功能恢复,尤其是在Ⅱ区屈肌腱损伤。在相当多的基层医院中,这种创伤往往得不到专职的手外科或骨科医师们的正规处理。传统的缝合方法,往往只是用较粗的缝线简单地将指深屈肌腱牢固地缝合起来,而对腱鞘则不予处理。这样的手术,严重破坏了肌腱的血供和健康的肌腱床。肌腱缺血对粘连形成是一种有力的**因素[1]。在指间关节间隙附近,指掌弓发出细小分支,经腱系膜或腱纽进入腱鞘,是鞘内肌腱血供的主要来源[2]。此外,还有来自腱内纵行血管的延续和肌腱与骨附着处的血供。但是,鞘内肌腱的血管仅仅分布在肌腱背侧1/3 ~ 1/2的腱内,其余部分的营养,主要是靠腱鞘等处血液透析产物组成的滑液。因此,对鞘内肌腱损伤或在手术过程中,要考虑到Ⅱ区肌腱更依赖于滑液的营养,处理时应尽量保护腱鞘的完整,以保证滑液的营养作用和防止粘连形成,有利于肌腱愈合和功能恢复[3]。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肌腱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愈合能力,如何能够增加内源性愈合能力,阻隔外源性愈合,是预防肌腱粘连的关键。腱鞘是一个理想的屏障,完整的腱鞘可防止瘢痕粘连形成。给肌腱处在良好的营养状态,促进其内愈合的发生和减少外愈合成份的参与,是当前大多数学者解决肌腱粘连所努力的方向。因此,在手外伤被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对术者的要求,除了要熟悉指屈肌腱和腱鞘的解剖特点外,还要掌握高质量的肌腱缝合技术。
  二、显微外科技术在肌腱缝合中的应用
  本组伤指,均在气压止血带控制下,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解剖层次清楚,组织损伤轻微。从指掌侧锯齿形皮肤切口入路,这样可更少地影响腱纽的血管。选在偏掌侧,按Kessler法缝合肌腱的最大优点,是减少对肌腱断端及背侧血循环的影响,且因缝线打结位置在肌腱断面间隙及腱旁,有利于肌腱的营养及愈合[4]。用8 - 0无创尼龙线作连续内翻缝合肌腱外膜,除恢复肌腱光滑度,避免腱横断面的外露而产生粘连外,尚可增加抗张强度。准确地缝合腱鞘,为肌腱提供闭合的营养环境及肌腱滑动床,可增加肌腱的滑动距离和防止外部粘连长入。使用的缝线为单股尼龙无创缝线,创伤小、组织反应也小,有利于减少粘连的产生。
  三、术后早期康复治疗
  肌腱修复后应适当制动,但同时又要强调主被动功能练习,以利肌腱愈合的塑形及防止粘连形成[5]。以往,屈肌腱术后常采用保护性屈曲位制动,而忽视了功能锻炼,增加了发生粘连的机会。早期的功能锻炼早已提倡,但过去重视不够。术后早期保护性主被动活动,是防止肌腱粘连的有效措施。既可**肌腱创面的成熟而促进愈合,又能促使新生纤维尽早纵行排列,利于肌腱瘢痕的重新塑形,减少腱鞘的塌陷和萎缩,加速滑液的分泌。
  我们认为,Ⅱ区的指深、浅屈肌腱损伤后,应一期同时修复。为预防术后粘连,首先要尽可能地保护好肌腱的血供,保护和修复腱鞘。因此,严格遵守显微外科操作原则和高质量的缝合技术,是成功的关键。而术后早期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对肌腱的愈合和粘连的防止亦起着重要的作用。

[ 本帖最后由 hs_fw 于 2007-4-27 20:1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31 01:2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