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9464|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电基础]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9-17 2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trg 于 2012-12-15 21:09 编辑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为了获得质量合格的心电图,除了心电图机性能必须合格以外,还要求环境符合条件,受检者的配合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对环境的要求

1.室内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以避免因寒冷而引起的肌电干扰。

2.使用交流电源的心电图机必须接可靠的专用地线(接地电阻应低于0.5Ω)。

3.放置心电图机的位置应使其电源线尽可能远离诊察床和导联电缆,床旁不要摆放其它电器具(不论通电否)及穿行的电源线。

4.诊察的宽度不应窄于80㎝,以免肢体紧张而引起肌电干扰,如果诊察床的一侧靠墙,则必须定墙内无电线穿。 准备工作

1.对初次接受心电图检查者,必须事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2.在每次作常规心电图之前受检者应经充分休息,解开上衣,在描记心电图时要放松肢体,保持平静呼吸。

皮肤处理和电极安置

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则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

2.应该用电膏(剂型分为:糊剂、霜剂和溶液等)涂擦放置电极处的皮肤,而不应该只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此外还应尽量避免用棉签或毛笔沾生理盐水或酒精甚至于用自来水代替导电膏,因为用这种方法处理皮肤,皮肤和电极之间的接触阻抗较大,极化电位也很不稳定,容易引起基线漂移或其它伪差,尤其是皮肤干燥或皮脂较多者,伪差更为严重,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电极(附图)。必要时应加作其它胸壁导联,女性**下垂者应托起**,将V3、V4、V5 电极安放在**下缘胸壁上,而不应该安置在**上。

4.描记V7、V8、V9导联心电图时,必须仰卧位,而不应该在侧卧位时描记心电图,因此背部的电极最好扁的吸杯电极,或临时贴一次性心电监护电极并上连接导线代替。

5.不要为了图方便,将接左、右下肢的电极都放在一侧下肢,因为目前的心电图机都放在一侧下肢,因为目前的心电图机都装有“右下肢反驱动”电路,它能有效地抑制交流电干扰,上述作法等于取消了此项功能,从而降低了抗交流电干扰的性能。此时操作者虽然可以用“交流电滤波”来减轻干扰,但是却同时心电图波形失真。上述情况在使用旧式的心电图机时尤需注意。

描记心电图

1. 心电图机的性能必须符合标准。若使用热笔式的记录纸,其热敏感性和储存性应符合标准。单通道记录纸的可记录范围不窄于40mm。

2. 无自动描记1mV定标方波的热笔式心电图机,在记录心电图之前必须先描记方波(“打标准”),以便观察心电图机的各导联同步性、灵敏度、阻尼和热笔温度是否适当,必要时可按心电图使用说明加以调整,以后每次变换增益后都要再描记一次定标方波。方波勿过宽(约0.16s),尽可能与P、QRS、T波不重叠。

3. 按照心电图机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常规心电图应包括肢体的Ⅰ、Ⅱ、Ⅲ、aVR、aVL和胸前导联的V1-V6共12个导联。

4. 疑有或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首次作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必须加作V7、V8、V9 ,并在胸壁各导联部位用色笔、龙胆紫或反射治疗标记用的皮肤墨水作上标记,使电极定位准确以便以后动态比较。

5. 疑有右位心或右心梗塞者,应加作V2R、V3R、V4R导联。

6. 不论使用哪一种拉拉拉机型的心电图机,为了减少心电图波形失真,应该尽量不使用交流电滤波或“肌滤波”。

7. 用手动方式记录心电图时,每次切换导联后,必须等到基线稳定后再启动记录纸,每个导联记录的长度不应少于3~4个完整的心动周期(即需记录4~5个QRS综合波)。

8. 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作出处理:①如果发现某个胸壁导联有无法解释的异常T或U波时,则应检查相应的胸壁电极是否松动脱落,若该电极固定良好而部位恰好在心尖搏动最强处,则可重新处理该处皮肤或更换质量较好的电极,若仍无效。则可试将电极的位置稍微偏移一些,此时若波形变为完全正常,则可认为这种异常的T波或U波是由于心脏冲撞胸壁,使电极的极化电位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伪差。②如果发现Ⅲ和/或aVF导联的Q波较深,则应在深呼气后屏住气时,立即重复描记这些导联的心电图。若此时Q波明显变浅或消失,则可考虑横膈抬高所致,反之若Q波仍较深而宽,则不能除外下壁心肌梗塞。③如发现心律>60bpm而PR>0.22s者,则应取坐位时再记录几个肢体导联心电图,以便确定是否有房室阻滞。

心电图机的维护

1. 每天作完心电图后必须洗净电极。用铜合金制成的电极,如发现有锈斑,可用细砂纸擦掉后,再用生理盐水浸泡一夜,使电极表面形成电化性能稳定的薄膜,镀银的电极用水洗净即可,使用时应避免擦伤镀银层。

2. 导联电缆的芯线或屏蔽层容易损坏,尤其是靠近两端的插头处,因此使用时切忌用力牵拉或扭转,收藏时应盘成直径较大的圆盘,或悬挂放置,避免扭转或锐角折叠。

3. 交直流两用的心电图机,应按说明书的要求定期充电,以利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4. 心电图主机应避免高温、日晒、受潮、尘土或撞击,用布盖好防尘罩。

5. 由医疗仪器维修部门定期检测心电图机的性能。热笔记录式心电图,应根据记录纸的热敏感性和走纸速度而调整热笔的压力和温度。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htchb+2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收到2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6-9-17 23:25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哈哈,做人要厚道,看贴要顶贴.  老徐顶了,谢谢分享.
3# 板凳
发表于 2006-9-23 17:59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谢谢了,我也顶了.
4
发表于 2006-9-23 19:55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谢谢~顶一下!!!嘿嘿!!!知识!!
5
发表于 2006-10-1 14:40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谢了,我顶,楼主。真有你的。
6
发表于 2006-10-19 20:16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很基础,也很实用,顶。
7
发表于 2006-10-21 14:59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实用的就是好的~顶下
8
发表于 2006-10-21 15:02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很基础,也很实用,谢谢了!
9
发表于 2006-10-25 21:13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基础的东西很全面,顶。
10
发表于 2006-10-26 22:44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谢了,我顶,楼主
11
发表于 2006-11-6 13:29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谢谢,非常感谢.我现在开始想学心电图
12
发表于 2006-11-11 15:16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谢谢!!!!好东西,俺正需要,:handshake :victory: :lol: :D
13
发表于 2006-11-12 21:27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很好,顶了.
14
发表于 2006-11-15 22:01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不错,顶!!!!
15
发表于 2006-12-24 13:51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恩 不错 谢谢楼主了:victory: :victory:
16
发表于 2006-12-24 15:43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很好,顶一下.
17
发表于 2006-12-24 21:23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实用的就是好的
18
发表于 2007-1-4 20:02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真是不错,很好.
19
发表于 2007-1-4 22:24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回了
不错!
20
发表于 2007-1-4 22:32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不错,有些地方对我很有用的,
21
发表于 2007-1-4 23:10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谢谢了,顶了
22
发表于 2007-1-11 13:54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dddddddddddddd
23
发表于 2007-1-17 09:51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谢谢拉阿 
24
发表于 2007-1-22 21:54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lol: 扎实!顶
25
发表于 2007-1-22 22:01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我顶:lol:
26
发表于 2012-12-15 20:58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我那为了节省。连酒精都没了,遇上皮肤干等问题,用自来水代替。。。
27
发表于 2012-12-19 13:38 | 只看该作者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化

回复 2# xxl0072004


    老徐,你娃也混迹爱爱医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4 11:4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