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杏园夏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茵陈五苓散治疗顽固性腹水一例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6-3-30 12:17 | 只看该作者
临飞墨 发表于 2016-3-29 15:13
杏园夏虫

{MOD}白术苍术的体会

桂枝在这里的作用应该以助阳化气为好,虽然它有宣通气机的作用(不仅仅是入血的,后面会详解),但如果是考虑到肾气丸的作用那就不是宣通了。因为通阳主要是指气机的问题。而气化主要是气的运行变化。阴成形,阳化气。阳虚才不会化气。所以肾气丸是为了鼓舞元阳。桂枝辛甘,辛甘发散则为阳。所以它是助阳的。温通血脉是对的。但入血而解表这就不对了。你这想法应该是来自胡希恕对麻黄汤的生理学注解。认为脉里水多发发汗就解了表。但桂枝本为解肌,他也说到了,桂枝与麻黄不同。所以桂枝不是入血解表。而且桂枝不仅仅是入血的。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说桂枝有利肝肺气的作用。黄元御也说桂枝疏肝脾之郁抑,使其经气畅达,则悸安而冲退矣。桂枝是有疏肝理气作用的。而且本经中还说到可补中益气。所以健中汤不单单是为了调和营卫。还有这个利尿不是去利水。是因为气虚了。气化失司所以化不成尿了。当然这个方有去表的作用没有?有,但用在这里却不是拿他来解表。方子要活用。再者那个赤芍退黄。这是近代人发现的一个经验。其实赤芍和虎杖在某些功效方面是有相似的,是某些时候可以相互替用的。你要是想不通你也可以换成大量的虎杖。
32
发表于 2016-3-30 13:52 | 只看该作者
可能各位有些误会:桂枝入血是助阳的,助气的。我可能没表达清楚。与川芎又不同,行气和生气的关系。
我在治儿子腹痛的贴里体会的是桂枝发越阳气很厉害。肝者将军之官,胆者中正之官,无论桂枝是入了肝还是胆助的是肝胆之气。我认为桂枝助气较悍。

肾气丸补阴生阳,水生木,如果说肾气丸鼓无阳,应该是个连续的动作,附子生元阳,桂枝生肝阳。

胡希恕**级的人物,但是他自始至终对内经对中医的阴阳特别五行很不认同,这是老先生失误的一处。与科学刚入大陆令人耳目一新的振撼性有关系,使人不知何从。所以他讲中医最高的层次是辩方证,是力图将其科学化规范化。想法是很先进的,但忘了中医最根本的是辩证。他忘了伤寒的随证治之的意思。胡先生对方证的掌握熟练之极,所以即使他不认可传统中医理论,但他是个方证大家。
33
发表于 2016-3-30 13:58 | 只看该作者
刘老先生,是试图充分 挥传统中医理论并发挥,在他的一些著作里能看的出来刘老先生的努力。比如他讲饮证什么的好像叫十四讲吧。但讲不透也可以说理解不透。虽然热爱传统文化,又没有相应的基础不能以伤寒一样精简的语言表达。
34
发表于 2016-3-30 14:05 | 只看该作者
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说桂枝有利肝肺气的作用。
黄元御也说桂枝疏肝脾之郁抑,使其经气畅达,则悸安而冲退矣。
桂枝是有疏肝理气作用的。而且本经中还说到可补中益气。所以健中汤不单单是为了调和营卫。还有这个利尿不是去利水。是因为气虚了。气化失司所以化不成尿了

建中汤不单是和营卫,不错,中医没有绝对的,但应以营卫为主。比如,饴糖,这个味重之物,气微之物,如果讲成助阳,不太让人接受,那么重芍药加饴糖怎么作到温中的?道理上都不通顺。郝万山老师这样讲的。作为自学者,这些人都经是真正的老师,自学的好处在于不在这些老师的视线之内,不怕判经离道的指责。

内经伤寒之外,没有能超越者。任何人的不同理解,对与不对都可以接受。

35
发表于 2016-3-30 14:22 | 只看该作者
我还知道的太少,无法持续与各位讨论学习。还是能继续潜伏最好。
36
发表于 2016-3-30 14:31 | 只看该作者
临飞墨 发表于 2016-3-30 13:58
刘老先生,是试图充分 挥传统中医理论并发挥,在他的一些著作里能看的出来刘老先生的努力。比如他讲饮证什 ...

伤寒十四讲讲饮证主要是讲苓桂类方的使用。他是综合了钱天来和成无己等大家的论述再结合自己的经验而做的结论。苓桂类方成了刘派的一个特色观点。对此类方剂的总结,可说是非常精当了。伤寒的语言。确实精简但并不容易理解。这需要运用训诂学等小学方面的知识去了解句读和字词的意思。可以说刘对伤寒论是集成无己开注以来众家之长,且勤研训诂。对条文的理解注解也是比较到位的。而且基本做到了伤寒的内容与金匮的内容不冲突且互补。主要是他的东西没有那么容易上路。不是一条捷径所以有些时候理解不了。
37
发表于 2016-3-30 14:53 | 只看该作者
临飞墨 发表于 2016-3-30 14:05
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说桂枝有利肝肺气的作用。
黄元御也说桂枝疏肝脾之郁抑,使其经气畅达,则悸安而冲退矣。 ...

小建中汤中桂枝加生姜和芍药是等量的。且饴糖的性味也是微温的。所以这个方子总体是偏温的。但是它主要用于虚寒轻证。倍了芍药只是用来缓急止痛。但还有个大建中汤。这就以主温为主了。小建中更偏向于温和。而且它是温中补虚。主要用于虚寒,更多是在补上。而大建中则更加而且主要是用于寒邪侵入中焦的寒实阴盛证。可以说大建中则更多的是在温上。
38
发表于 2016-3-30 15:13 | 只看该作者
我没有认为谁高谁低的意思,所有的看过的书,都可以说是**级。其实我受刘先生**郝万山的影响更大。说起来只是看刘先生单独在一方面想有所突破,成书之难,认为中医想有所成,需要多大的容量才行。太不容易了。现在社会更难。
39
发表于 2016-3-30 15:55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验案
40
发表于 2016-3-30 15:56 | 只看该作者
有机会验真哈
41
发表于 2016-3-30 16:05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深刻,见地分明
42
发表于 2016-3-31 21:16 | 只看该作者
临床验案可以有,棒棒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9 11:1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