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839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交流] 【讨论】利巴韦林与清开灵!

[复制链接]
1#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0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药合用的禁忌概述

  中西药结合的发展使中西药合用越来越普遍。合理的配伍,有益于疾病的治疗而不合理的配伍,则会带来许多配伍禁忌,这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注意。

  中西药的配伍禁忌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西药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
  中西药合用发生的反应包括PH变化、酸碱中和、产生沉淀、发生络合,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影响药物吸收
  有些中西药成分发生沉淀或络合反应则会影响吸收。如汉肌松注射液、枳实注射液等含生物碱类成分,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如与碳酸氢钠、青霉素等碱性注射液混合,则生物碱游离产生沉淀;而黄芩注射液、何首乌注射液在碱性条件下稳定,故与葡萄糖注射液等酸性注射液配伍,则会使黄酮、蒽醌类溶解度降低。黄酮类成分多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含此类成分的中药如与西药制剂碳酸钙、硫酸亚铁,氢氧化铝等同用,会因络合影响药物的吸收。

  2.影响药物排泄
  尿液的酸碱度会影响肾脏对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排泄。如山楂、乌梅等能酸化尿液,使利福平阿斯匹林等酸性药物吸收增加,加重肾脏的毒性反应;而与碱性药物四环素、红霉素同用,使其排泄增加,疗效降低;其与磺胺类药物同用,使乙酰化后磺胺溶解度降低,易在肾小管析出结晶,引起血尿、尿闭等症状。

  3.改变药物的作用
  含生物碱、鞣质的中药如与酶类制剂如胃蛋白酶、乳酶生等同用,会引起蛋白质变性,使酶失效。酸性中药如与西药制酸药氢氧化铝、胃舒平等同用,会因酸碱中和,降低或失去制酸药的治疗作用。

  4.产生有毒物质
  中药酊剂和药酒中含乙醇,如与水合氯醛合用能产生有毒的醇合三氯乙醛,严重者可以致死。
  中西药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既可能在体外也可能在体内。对于体外发生的配伍禁忌多是由用药前中西药相互混合引起,因此临床应用时不应轻率地将不同的药液混合。

二、中西药发生药效作用的拮抗
  药效拮抗会使药物作用降低或丧失。如**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如与***氯丙嗪、苯**等同用则会产生药效的拮抗。枳实抗休克的有效成分N-甲基酷胺、对羟福林主要作用于α-受体,当与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同用,会使药效降低。中药鹿茸中含糖皮质激素,使血糖升高,故不宜与降糖药同用。

三、中西药合用产生或加重毒副反应

  1.中西药的药理作用相加产生毒副反应
  有些中西药均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合用后药理作用相互加强产生毒副反应。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强心甙和生物碱类药物。强心甙有较强的生理效应,如过量会引起中毒。因此蟾酥、罗布麻、夹竹桃等含强心甙成分的中药及其制剂不宜与洋地黄、***、毒毛旋花子甙K等强心甙类同用。而能增强强心作用的麻黄、鹿茸等也不宜与强心甙同用。元胡和氯丙嗪有类似的安定和中枢止呕作用,同用会产生震颤麻痹。

  2.影响药物药代动力学过程而引起毒副反应
  这涉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如硼砂及其制剂能使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吸收增加,使耳毒作用增强,而且排泄减少,药物分布于脑中的浓度增加,影响前庭功能,导致暂时或永久性耳聋及行动蹒跚。药物代谢多与酶有关,中西药合用也会因酶活性变化产生毒副反应。如乙醇会增加药酶活性,中药药酒与苯**、苯妥英钠同服,会使这些西药代谢加速,药效降低;药酒如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多虑平等同服,会使代谢产物增加,增加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痢特灵、优降宁等西药可以抑制体内的单胺氧化酶,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介质不被破坏而贮存于神经末梢中,如此时服用麻黄及其制剂,会促使这些介质大量释放,发生高血压,严重者导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由此可见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为防止其发生应该避免不必要的中西药合用,尽可能地搞清药物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体内代谢过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8 12:5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