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323|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茵陈五苓散治疗顽固性腹水一例

[复制链接]
1# 楼主
发表于 2016-3-28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茵陈五苓散,郝万山讲用于寒湿在里的黄疸证。看伤寒论三个黄疸病用药,茵陈汤,栀子柏皮汤,还有麻黄连绍赤小豆汤,多是以苦寒为用的。麻黄连绍汤,在用的时候,我以为应该以上焦肺气不宣为主,其实三个方药放在阳明经,并不是阳明病也不是千百年来以为的病在脾。我是这样认为的。

茵陈五苓散用在茵陈汤证和栀子柏皮汤不合适。伤寒汗出了才用茵陈五苓散,里有湿,外有表证,而且就是桂枝证,所以里湿而热时是不能用茵陈五苓散。熊先生用茵陈四苓散有他的道理。用一味桂枝助阳气利尿,除了这个方子或者还有其它相似的地方记不清了,我以为达到这个目地只一味白术或者苍术就行了。桂枝就是解表。
2# 沙发
发表于 2016-3-28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本贴这个方子:

茵陈60g 赤芍90g(重用赤芍退黄是师兄研究生导师 经验) 桂枝50g    茯苓、泽泻、猪苓、白术各100g。


补脾嘛?不补,或许利尿利脾。其它三个方子也是一样,所以我认为黄疸证病不在脾,胡希恕讲,历史上人没有现代文化,因为看着色黄所以把它归入土类,归入阳明,可能并不是这样,因为它组方时并没有刻意补脾胃。栀子柏皮汤甚至不是利尿常用药,所以张仲景是依据什么组的方呢?我觉得应该多思考一下。
3# 板凳
发表于 2016-3-28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忍不住再说最后一句。黄疸,病在胆,因利湿所以让人想到脾。而不是说病在脾。

本方桂枝50解表吗,这么重?不是,与赤芍和营,两者皆入肝胆。营在血脉?在脾胃?在六腑?一下弄不清。
4
发表于 2016-3-29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        《灵枢.脉度篇》曰:“六腑不合则留为痈”。

        《诸病源候论》曰"痈者,由六腑不合所生也,六府主表,气行经络而浮。若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阳不调,则六腑不合。荣卫虚者,腠理则开,寒客于经络之间,经络为寒所折,则荣卫稽留于脉。荣者血也,卫者气也。荣血得寒则涩而不行,卫气从之,与寒相搏,亦壅遏不通。气者阳也,阴气蕴积,则生于热,寒热不散,故积聚成痈。”


所以营卫不和则为痈。
5
发表于 2016-3-29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杏园夏虫

{MOD}白术苍术的体会

金匮肾气,桂枝茯苓两个方剂,不错所谓通阳,仔细体会一下。通的什么阳?附子,入十二经。

桂枝,入血。这一点,再有新认识之前,我不会改变。桂枝解表,入血而解表。这就是[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但不是入血而利尿。

利胆除疸,再仔细看一下三个黄疸用药,我上面说了麻黄连绍汤是肺不宣,为什么肺不宣而致黄疸?
那么茵陈汤是起什么作用?
栀子柏皮汤起什么作用?不是因为元气不足而弃大黄不用,不是这样。麻黄连绍也不是黄疸有表证才用的。

本身三个方子各有针对性,看了伤寒书不少,虽然不是很仔细,但没有与我相同的看法。不知能不能想得透。


胃痈,有没有用桂枝汤的机会?没有那么这一条就不是针对胃痈的。但肺痈有可能误用桂枝汤。虽然胃痈也不可以用桂枝汤,但伤寒那个十九条可能是针对肺痈的。
6
发表于 2016-3-30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各位有些误会:桂枝入血是助阳的,助气的。我可能没表达清楚。与川芎又不同,行气和生气的关系。
我在治儿子腹痛的贴里体会的是桂枝发越阳气很厉害。肝者将军之官,胆者中正之官,无论桂枝是入了肝还是胆助的是肝胆之气。我认为桂枝助气较悍。

肾气丸补阴生阳,水生木,如果说肾气丸鼓无阳,应该是个连续的动作,附子生元阳,桂枝生肝阳。

胡希恕**级的人物,但是他自始至终对内经对中医的阴阳特别五行很不认同,这是老先生失误的一处。与科学刚入大陆令人耳目一新的振撼性有关系,使人不知何从。所以他讲中医最高的层次是辩方证,是力图将其科学化规范化。想法是很先进的,但忘了中医最根本的是辩证。他忘了伤寒的随证治之的意思。胡先生对方证的掌握熟练之极,所以即使他不认可传统中医理论,但他是个方证大家。
7
发表于 2016-3-30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老先生,是试图充分 挥传统中医理论并发挥,在他的一些著作里能看的出来刘老先生的努力。比如他讲饮证什么的好像叫十四讲吧。但讲不透也可以说理解不透。虽然热爱传统文化,又没有相应的基础不能以伤寒一样精简的语言表达。
8
发表于 2016-3-30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说桂枝有利肝肺气的作用。
黄元御也说桂枝疏肝脾之郁抑,使其经气畅达,则悸安而冲退矣。
桂枝是有疏肝理气作用的。而且本经中还说到可补中益气。所以健中汤不单单是为了调和营卫。还有这个利尿不是去利水。是因为气虚了。气化失司所以化不成尿了

建中汤不单是和营卫,不错,中医没有绝对的,但应以营卫为主。比如,饴糖,这个味重之物,气微之物,如果讲成助阳,不太让人接受,那么重芍药加饴糖怎么作到温中的?道理上都不通顺。郝万山老师这样讲的。作为自学者,这些人都经是真正的老师,自学的好处在于不在这些老师的视线之内,不怕判经离道的指责。

内经伤寒之外,没有能超越者。任何人的不同理解,对与不对都可以接受。

9
发表于 2016-3-30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知道的太少,无法持续与各位讨论学习。还是能继续潜伏最好。
10
发表于 2016-3-30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有认为谁高谁低的意思,所有的看过的书,都可以说是**级。其实我受刘先生**郝万山的影响更大。说起来只是看刘先生单独在一方面想有所突破,成书之难,认为中医想有所成,需要多大的容量才行。太不容易了。现在社会更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9 00:0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